114年2月本館政策及業務宣導廣告執行情形:無
2025-02-04 |
> 更多
114年2月館訊
2025-01-24 |
> 更多
展覽資訊
當期特展 史前巨獸泰坦恐龍展
這是一個有趣的互動展覽,觀眾可以親身感受,並在重達4.5噸的巴塔哥巨龍(Patagotitan mayorum)全身復原骨骼下方觀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完整的巨大恐龍。我們將與全台熱愛恐龍、研究生物的觀眾,探索如此龐大的生物如何能在地球上生存。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打造全新互動裝置,在遊戲的過程中,讓大家深入了解小小的恐龍蛋如何長成史前巨獸,感受自然世界蓬勃的生命力,探索大型動物在生態系統所扮演的角色,與地球、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從現在開始保護生物還不算晚!
這是台灣唯一一個讓您深入了解並親身體驗巨型恐龍有多麼震撼的地方,同時發掘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恐龍化石骨骼所能獲得的科學知識。
展覽時間 12/19(四)-2025/4/6(日)
展覽地點 7F南側特展區 AI繪動的畫特展
請觸摸!請觸摸!請觸摸!重點需要說三遍!在AI繪動美術館當中,我們沒有「請勿觸摸」的警示牌,只會歡迎大家伸手來與畫作們一起互動玩耍。本次展覽將展出超過20幅有趣作品,除了由當今炙手可熱話題的AI生成之外,還將透過不同觀點重新詮釋世界名作,包括神祕微笑的蒙娜麗莎、專注倒牛奶的女僕等經典畫作,搖身一變成為等著與你玩耍的新朋友!這不是一場走馬看花的普通展覽,而是一場處處充滿驚喜的藝術探險!在這裡,每一幅畫作都在等待與你一起互動。不管你是藝術愛好者、打卡達人,還是純粹想來玩耍的大小朋友,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樂趣。別忘了,在這裡最重要的展覽守則就是:「與畫作玩耍吧! 」快來參與這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科技饗宴,讓我們一起顛覆你對美術館的所有想像!千萬別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
展覽時間 12/27(五) – 2025/3/9(日)
12/30(一)休展
展覽地點 7F西側特展區 AI SPORT
今年寒假,嶄新的運動型態在士林科教館大集合!
AI加入後,運動變得不一樣了!準備好了嗎?歡迎加入這場科技與運動的熱血競技!
AI SPORT融合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打造沉浸式體驗,邀您親身投入運動文化的嶄新篇章!九大主題展區與五項特製體驗,結合數位藝術與運動文化!加入文化和科技的運動,迎來沉浸式體驗的新篇章!
展覽時間 12/27(五) – 2025/3/9(日)
12/30(一)休展
展覽地點 7F東側特展區
「末日學校」特展
「末日學校」特展為本館生物多樣性展區「找家: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常設展之延伸展。透過科幻、科學、藝術與互動體驗,讓觀眾看見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的創作與反思;並從實作中,體驗結合科學與藝術的跨領域思考,一起探索末日學校裡開放而多元的方法論與價值觀。
展覽時間 7/31 正式開幕
展覽地點 4F東側展區
黏TT工廠事件簿-黏的體驗與科學特展
黏TT工廠第三任老闆哈利多年精心研發的黏膠關鍵配方,竟然在某天晚上失蹤了!連哈利老闆也不知去向?!
工廠裡留下許多可疑線索,還有一路往外的奇怪腳印…,請大家化身為偵探,透過不同的線索,解開黏TT工廠發生的神秘事件。
展覽時間 10/1(二)-2025/8/31(日)
展覽地點 3F西側特展廳 從我到我們—人體奧妙展
全面更新的《人體奧妙常設展》從人體出發,以皮膚、心肺、子宮、免疫、大腦、腸道等六大展區,闡述人類身體與各種人類以外的生命的共存關係,包含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癌細胞、胎兒,到人類彼此的個體差異與多樣性,「我」從來就不只是我,而是「我們」。
本次並特別規劃醫學教學用的虛擬解剖桌、模擬超音波機等多組亮點展品,邀請你,從「我」到「我們」,一起探索人體的奧妙。
展覽地點 3F南側展區
展場特別活動-【解剖人體小宇宙】科學演示 2月主題: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生進行現場演示
活動時間 每週六14:00-15:00
注意力不足?過動?
日期 2/1
醫師 張舜傑
什麼是亞斯伯格症?
日期 2/8
醫師 張舜傑
淺談網路成癮
日期 2/15
醫師 張舜傑
容易緊張焦慮怎麼辦?
日期 2/22
醫師 張舜傑
※本活動由新光醫院擴建計畫開發協議之醫療專戶回饋經費支應
常設展區亮點推薦 小黑盒沉浸式劇場
科教館地下一樓最大亮點!國內首座結合立體聲響64.6聲道與10K影像的新型態「小黑盒沉浸式劇場」,具有9臺牆面投影與9臺地面投影組成的L型大型沈浸式投影空間,展演內容型態多元,包含視覺影像與聲音互動、高解析影片、即時生成藝術演出、影音LIVE秀、跨域實驗影音、多媒體遊戲等,為未來觀眾體驗創造了許多的可能性。
票價:全票150元、優待票100元
節目 小藍點幻想曲 沉浸式多影音互動節目 場次:15:00
科學家透過太空任務,發現地球是太陽系中一個獨特的藍色小點。在這個節目中,你將體驗藝術家與設計師從萬物生命的律動與多樣性裡擷取靈感,帶領你沉浸在奇幻的影像與聲音體驗中。
從宇宙、夜晚、日出、萬物甦醒的變換場景中,山巒、雲起、下雨、河流、大海與各種奇幻的動、植物將展現在你的面前,你將有機會透過互動,改變即時運算的聲音與影像,參與在這場大型投影與聲音創作中,也可以自由讓大腦暫時休息放空,參加這場療癒的影音體驗。
節目 猜猜我是誰 場次:11:00
以8K攝影機,實際拍攝本館4F常設展「找家-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中「藍星聚樂部」單元中精采的動物標本,影像視角以凝視標本特寫、細節與全貌的進行拍攝,投影在高解析度的大螢幕畫面中,配合生動幽默的設計對白與音樂創作,帶領你從全新視角認識地球上這些有趣的家人。
超值推薦!!
「小黑盒」沉浸式劇場優惠套票組合
一般套票 170元、學生套票 140元
1.含常設展門票1張+小黑盒劇場門票1張)
2.選擇觀賞『猜猜我是誰』場次,加贈學習手冊 (內含動物角色貼紙、造型書籤)
創新!合作!半導體未來館
《半導體未來館》科教館全新展區隆重開幕!
在半導體相關議題日益重要的今天,科教館將6樓東側展廳化為一座半導體研發中心—「MR01」。從展出科技藝術的展示廳、陳列各種電子元件的物料室、有著經典半導體設備P5000的製造區,來到在互動設計中思考未來的未來實驗室,我們邀請觀眾從四大展區中深入淺出地從基礎電學、材料工程等各種面向,深刻認識半導體的基礎與應用知識以及創新合作的意義,一起邁向共同的半導體未來!
展覽地點 6F東側展區
科學家的秘密基地
國家實驗研究院最廣受好評的科普展覽【科學家的秘密基地】,以往是一年一度的短期展覽,接下來三年在科教館都可以玩到囉!這裡將展出國家實驗研究院轄下7個研究中心及合作夥伴國家太空中心的研究衛星的眼睛-大口徑非球面鏡的鏡片與結構長什麼樣子?讓實驗動物住進「隔離泡泡」裡,可以知道腸道微生物與我們身體及心理健康的關係;透過顯微攝影認識體型微小、外殼精緻的底棲有孔蟲;臺灣製作、最新發射的獵風者衛星;如何應用人工智慧來進行文字辨識;透過國際數據整理來了解臺灣與其他國家……等各類有趣的科普展品,讓你一次了解各類的科學知識!
每3~6個月會更新不同的展品,3月起有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的全新展品現身,歡迎大小朋友們經常來秘密基地玩耍~
展覽特色:國家級科學研究中心的科普知識
展覽時間 即日起至2026/3/13
展覽地點 8F扇形廣場
找家: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
在宇宙中,有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地球,生命在漫長的時間洪流中,在此演化、遷徙、演替,並建構出「家園」的樣貌。人類對於地球古老的歷史與藍色星球上共同生活的「家人」-豐富多樣的物種,仍存在著許多未知;對於彼此豐富的語言、文化與信念,也不完全了解。此刻,物種與文化都正在消失與轉變,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氣候變遷與暖化,「家」,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仍在找尋家園出路的旅程上。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籌畫此「生物多樣性常設展廳」的過程中,徵集許多精彩的標本、物件與故事,讓我們重新認識自然的奧妙、豐富的文化與人類的微小。請帶著如探險家第一次遇見陌生物種的好奇,欣賞他們的奇妙與美麗;聆聽不同科學與文化脈絡下的觀點與故事,建構屬於你的反思與行動。期待,我們在這趟找尋家園的路上相遇。
展覽地點 4F
2025-01-23 |
> 更多
展場活動
展區活動展場每日活動 設計我們的世界-性別化創新常設展 科技輔具是什麼?你知道有哪些科技輔具嗎?有哪些人會需要使用到輔具呢?快來參加體驗, 了解輔具是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活動時間 每週二、四、六和日,11:00
活動地點 3F性別展區
參加方式 現場報名,須購買當日常設展門票或有效賽恩斯會員卡等票券報名參加。
聽繪本學科學-逛逛動物園 大家去動物園都喜歡先看什麼動物呢?是斑馬、大象、老虎還是蛇、烏龜...? 這次的繪本裡集結了數十種動物,除了搭配展場裡的標本之外,還有有趣的機關書等著你來互動,一起來趟身歷其境的動物園之旅吧!
活動時間 每週二、四、六和日15:30-16:00
活動地點 4F探索角
參加方式 現場報名,須購買當日常設展門票或有效賽恩斯會員卡進入活動場地報名參加。
小桌子科學手作-龍賀夾 攏好食 龍有著神祕的吸引力
也有著獨特的生活習性和食性
快來參加新年度小桌子科學-龍賀夾 攏好食
用生動有趣的內容來了解恐龍
再用簡單、隨手可得的道具完成自己的可愛小恐龍吧!
活動時間 每週二、四、六和日,14:30-15:00
活動地點 4F探索角
活動人數 限額十位孩童
參加辦法 現場報名,須憑常設展門票至4F探索角免費報名參加 11樓屋頂花園導覽 士林地區是早期先民來台開墾的地區,有著濃厚的歷史氣息,而有人的地方就有信仰,士林地區有著名的士林三大廟,分別為慈諴宮、神農宮以及惠濟宮。快來科教館11樓的屋頂花園,遠眺整個士林地區,回溯古今,一起探索神秘又古老的寺廟老故事!
導覽日期 週六或週日(實際日期依1F服務台現場公告為主)
活動時間 15:30
參加辦法 11樓屋頂花園現場報名 從我到我們—人體奧妙展【苦味試紙體驗活動】 你能吃苦嗎?快來透過苦味試紙體驗,測出你到底是不是「超級味覺者」!
體驗時間 每日兩場次,11:30及11:45
體驗地點 3F人體展區
參加辦法 現場報名,須購買當日常設展門票或有效賽恩斯會員卡報名參加
3F敲敲打打工作坊 內容設計融合STEAM領域相關知識,期望觀眾在動手做及玩樂中,能夠主動探索、自我學習,同時透過共同協作、討論與分享,發展充滿創意、實踐自我的設計。本次展覽包含六大主題:【塗鴉機】、【風管與飛行器】、【快樂城市】、【彈珠機】、【光影遊戲】與【連鎖反應】,營造開放式的學習環境,鼓勵大家從中自行發掘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初階體驗每日開放主題:(50分鐘) 風管與飛行器 週二至週日、2/3(一)、2/10(一)
塗鴉機 週二、週四至週日、2/3(一) 、2/10(一)
快樂城市 週二至週四、週六、週日、2/3(一)、2/10(一)
每日場次開放時間 09:30-10:20、11:00-11:50、13:20-14:10、14:40-15:30、16:00-16:50
參加名額 每場次開放的主題工作坊各提供25位民眾報名。 進階體驗每日開放主題與時間:(2小時) 主題一:【彈珠機】 週五及週日
主題二:【光影遊戲】 週三及週六
場次時間 10:00-12:00、14:00-16:00
參加名額 每場次開放的主題工作坊各提供25位民眾報名。
活動地點 3F東側展區
活動方式 每場15分鐘前開放現場報名,實際開放體驗主題與場次以現場或官網公告為準
收費方式 憑常設展門票免費參加 實驗互動樂園
平日有閑,來B1科學教室,享受科學影片、演示實驗!
週末午後,來B1實驗互動樂園,一起探索、體驗、玩科學!
2/5(三)13:30 樂活學堂-氣象科普 地點 B1 R05 陳正改 老師
2/5(三)13:30 樂活學堂-數學遊戲 地點 B1 R04 鍾慶梅 老師
2/8(六)13:30 樂活學堂-光電科技 地點 B1 R09 余民雄 老師
2/9(日)13:30 呷飽顧健康 地點 B1 R10 劉馨嵐老師
2/12(三)13:30 樂活學堂-光電科技 地點 B1 R04 余民雄 老師
2/15(六)13:30 樂活學堂-數學遊戲 地點 B1 R02 鍾慶梅 老師
2/15(六)14:30 科學秀 地點 B1 R02 鵝爸-陳秋民老師
2/19(三)13:30 樂活學堂-氣象科普 地點 B1 R05 陳正改 老師
2/19(三)13:30 樂活學堂-數學遊戲 地點 B1 R04 鍾慶梅 老師
2/22(六)13:30 Doctor Talk 地點 B1團膳區 田心喬 醫師
2/22(六)14:30 呷飽顧健康 地點 B1團膳區 劉馨嵐老師
2/22(六)15:30 樂活學堂-光電科技 地點 B1團膳區 余民雄 老師
2/23(日)14:30 Science Live 地點 B1 R07
2/26(三)13:30 樂活學堂-光電科技 地點 B1 R04 余民雄 老師 ※以上活動如有異動,以現場公告為主。
環境教育生態導覽
【有什麼鳥不起】、【這麼有植感】
科教館戶外景觀生態豐富,有植物、有動物,喜歡在這裡停留的是鳥住民還是鳥過客?走吧,拿起望遠鏡,我們一起賞鳥去!沿途環境更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觀植物,歡迎具有好奇心的你,或是想散步休憩的你,跟著導覽老師的腳步,打開有植感的探索之行。
活動時間 每週六、日 10:30,每場約30-50分鐘,視當天環境和生物狀況調整
2/8(六)暫停
集合地點 一樓服務台
活動方式 免費,活動前10分鐘現場報名
適合對象 一般民眾 如遇雨則會改走雨備路線。 如需借用望遠鏡,請在活動前10分鐘向工作人員憑證件登記借用。 導覽主題及路線由導覽老師依環境狀況調整。
2025-01-23 |
> 更多
《末日學校》特展
《末日學校》特展
展覽介紹 「末日學校」計畫開始於2018年,由AND臺灣藝術與科技中心(Taiwan Arts and Technology Center)支持的科技藝術實驗計畫。當時以「辦理末日學校招生說明會」形式,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 展出,開啟一場藝術科學跨領域的公眾對話。近年來,科學家對於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物種消失、傳染病流行等,不斷提出新的研究證據指出我們需要新的策略與觀點來經營永續的家園-地球;另一方面,藝術家、設計師們則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對於科學、科技與社會文化的反思。 2022年,我們策畫常設展《找家Homing》開幕,並預留東側展區作為藝術與科學對話的實驗展覽空間,期望透過新的策展方式,拓展更多元的觀點與體驗。 2024年夏天,《末日學校》展區正式對外開放!在這個展覽中,我們將呈現6位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創作、作品背後的知識脈絡與靈感來源,並透過一系列可動手操作的工作坊,帶領觀眾體驗不同的思考方法與路徑;在科學和科幻並存的雙敘事中,我們邀請你,打開感官,一起來參與《末日學校》的學習活動吧! 展區介紹
〈推想人類器官研究室〉 考古學家嘗試從遺址中找到過去人們生活的痕跡,推測設計師則是從當代科技與社會發展中,推想未來的樣貌;在這個研究室裡,藉由主持人宮保睿和5位學生的創作,用「推測設計思維」對人體器官進行想像,提出未來情境的可能性。你可以在這裡看到研究與推想的過程,並思考每件作品背後反映的社會樣貌與價值觀。 研究室內包括宮保睿的《第六感官計畫:生存練習》、《闌尾人》,以及5位學生作品《肝發言》、《替身寵》、《享瘦農莊》、《替代器官》、《死亡之謎》,共7件作品。
〈混種醫學研究室〉 我們有辦法透過設計減少對動植物的高度依賴,避免物種數量減少,達到環境永續嗎?文化的形塑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累積,在當代的社會中,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成長,傳統文化中的觀念可能會與物種保存與環境保育產生衝突。在這間研究室中,你可以看到科學與設計的結合,並且思考如何在留存傳統醫藥學的狀況下,同時盡到環境保育的角色。在當今的挑戰下,你會如何在文化延續與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呢? 帶著你的科學素養結合藝術創作,在主持人顧廣毅的混種醫學研究室診間中,替傳統文化把脈,想像多元展開的未來!
〈自助自住研究室〉 當現代都市不斷更新發展,人類創造出不受外界影響的高科技建築,但卻只有部分階級的族群可以居住在成本高昂的空間中;都市中仍留有許多無法更新的舊建築物,像是沒有電梯的傳統「步登公寓」。在這間研究室裡,主持人何庭峰將提出一種人們共同研究並運用有限資源,找尋改造空間策略的方法。「末日公寓」裡的居民,運用僅存的建築結構進行改造,創造出能承擔極端氣候與空氣汙染的住家,甚至變成遊憩景點。 在未來,我們是否將會有能力從自己的尺度,連結社區,由下而上,面對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感知溝通研究室〉 我們當前所受的訓練受到過去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的洗禮,導致我們習慣使用科學和理性分析去解釋世界上的事件,在面臨2019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時更是如此。這樣轉向科學範疇的習慣使得「感性」的可能性也理所當然的缺席了。 在這個研究室裡,我們與主持人林沛瑩找回感性,試想我們是否能採取更豐富感性和精神面的立場去面對疫情?從其中延伸,在被理性主導的社會中透過身體感的換位思考等更感性的做法,未來會有什麼不同? 所有與人類不同,可以導致人類不舒服發病的事物都是壞的嗎?以COVID-19(新冠肺炎)為例,如果我們換個方向,將自己轉向與病毒共舞,並且冥想,這個過去我們覺得疲勞的關係是否能展開得到紓解呢?
〈基因編織研究室〉 基因中存在著遺傳密碼,決定著我們的身高、眼睛的顏色、皮膚的面積。在傳說中,女媧造人、石生人或是鄒族尼弗奴女神創造大地的故事說明了跨物種的生命起源、有機和無機交融的觀念。如果在未來,我們能夠從動植物的基因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片段,是否人人都能是織女,都能有編輯自己基因的能力,並且逐漸扮演起神話故事中創造生命的「造物者」呢? 在基因編織研究室裡,主持人吳梓寧將基因編碼、電腦的程式語言與原住民的編織文化相互連結,運用VR、互動投影、3D遊戲引擎與模型,創作出一個可以遊戲與充滿科幻想像的新世界。
〈關係織造研究室〉 香蕉與人類如何在末日之後繼續7,000餘年來的親密關係?在臺灣本土的脈絡裡,香蕉在文化上又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關係織造研究室中,主持人郭向凌透過一組系列工具和儀式,在時尚系統裡創造人類和香蕉之間的物質與精神的親密性,建立二者之間更永續的關係。 在描述我們與其他物種之間的關係時,究竟是人馴化香蕉?香蕉馴化人?或是香蕉與人共同演化?假若我們以時尚的角度去探索人和香蕉相互馴化,會是什麼樣的樣貌呢?
〈以終為始〉 「末日」常帶有負面的意涵,但以「終點」為「開始」的想像,可能是幫助我們進行創新與批判思考的方法。參觀完「末日學校」裡的研究室,你對於當今社會與自然環境所面的挑戰有甚麼看法?對於「未來」,又有甚麼想像呢? 試著運用AI進行協作,表達你對於末日後的「未來想像」。 《末日學校》特展 展覽日期|2024年7月31日(三)起 展覽時間|依本館開放時間 展覽地點|本館4樓東側展區 參觀資訊|憑本館當日常設展、特展門票或有效會員卡(賽恩斯卡或愛臺灣博物館卡)即可參觀
2025-01-22 |
> 更多
韓國科學博覽會(KSEF)臺灣學生作品獲得佳績
2025-01-14 |
> 更多
2024母語家庭生活節:Log in 台語島-做咱家己的主人!Let’s go
「2024母語家庭生活節:Log in 台語島--做咱家己的主人!Let’s go」
時間|9/28(六)10:30-17:00 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做伙來台語島冒險,大人囡仔都喜歡的「遊戲」和「冒險」,邀請大家一起來打造趣味的台語世界!
● 台語島行透透 我們有「講堂」、「市仔」、「慶典」和「學校」的區域,讓大家扮演先覺、販仔、魔法師或是戰士,講臺灣台語上樂暢!
● 台語島特色學校 特別邀請平常較無機會用臺灣台語上課的各種專業團體開發臺灣台語課程,用臺灣台語學習專業知識。
● Log in 台語島--做咱家己的主人!Let’s go 希望重現一個自由使用台語的「台灣日常」,表現對臺灣台語的認同和熱愛,勇敢踏出用臺灣台語表達自己的第一步,做咱家己的主人。 節目表 10:30-11:00 開幕式:台語島劇場 11:00~11:20 合照時間 11:20~ 12:10 台語路講堂-hām你𤆬囡仔行台語ê路(共學團家長:Klaus) 14:00~14:50 出名人講堂-俗語ê十二生相(活水來冊房:黃震南) 15:00~15:30 台語路親子樂團囡仔歌大放送(一) 15:50~16:20 台語路親子樂團囡仔歌大放送(二) 16:20~16:30 閉幕式 攤位 ● 科教館Go好耍 ● 樂心絹印 ● 黑熊學院 ● 社團法人新竹市本土語推廣協會 ● 好佳哉 ● 臺灣青年 ● 台大台語文社 ● 台語路共學團 ●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 ● 「Fun鬆玩」育囝友善團 ● 公視台語台 ● 昊天嶺文史工作室 ●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 社團法人台灣台語文化協會 課程(需報名繳費)
● Music Together (音樂律動)|11:10~12:00 講師|愛樂者藝術中心 陳語琛 對象|0~5歲,需要有一位大人同行,計10組。 Music Together 是一套源自美國的親子音樂律動系統,至今已有30年歷史。在Music Together的教室裡,鼓勵家長為孩子創造音樂環境,一起唱歌、擺動及體驗樂器,讓孩子看到最親近的家人享受音樂時的笑容,及玩音樂的樂趣,激起孩子模仿的動力!
● 斡正爿?抑是斡倒爿?(數理科學)|13:00~13:50 講師|人本數學想想國 吳尚芳 對象|6~8歲,計15位。 「貓咪迷路了,但看不懂地圖,你可以幫忙告訴貓咪岔路該往哪裡轉,才能回到家嗎?」透過情境,發現正爿和倒爿與面向的位置有關(自我覺察),還需要使用「投射法」才能判斷要告知對方斡正爿-轉右邊,抑是斡倒爿-轉左邊(瞭解別人)?最後再連結英文的L、R符號,並能試著用「旋轉法」分辨L與┘。
● 是我ê角,抑是你ê跤?(數理科學)| 14:10~15:00 講師|陳繹如 人本數學想想國教師 對象|8歲~12歲,計15位。 華語的「角」和「腳」同音,他們有什麼關聯?有人說☆有5個角,有人說☆有10個角,到底哪個是對的?經過問題的引導,孩子一步一步,練習像數學家思考,用精確的語詞來表達「啥物是角」。邀請大家一起在數學課玩文字,用文字練習表達邏輯。
● 第一戇,種甘蔗予會社磅(台灣歷史)|15:20~16:10 講師|江菁頌 禾作式學堂 對象|6~10歲,計15位。 你知道傳統的糖是用甘蔗做的嗎?糖有多麼甜,甘蔗就有多麼甜!不過,甘蔗到底是什麼滋味呢?這節課,我們要邊啃甘蔗,邊來講日本時代一段和甘蔗有關係的歷史——二林事件,一起來了解那時的農民如何面對無合理的收購制度,透過角色扮演,來體會「第一戇,種甘蔗予會社磅」是什麼意思。
● 彩虹之眼(藝術人文)|11:10~12:10 講師|林思瑜 和好玩實踐室 對象|6歲~12歲,計12位。 帶著孩子從生活周遭開始一場美麗的探險。想一想我是誰?以編織的方式來做為一種記錄自己的方式。藉著編織,我們能不能為自己留下一個生命的紀錄成為自己的力量。
● 乘日捕月(藝術人文)|13:00~14:00 講師|林思瑜 和好玩實踐室 對象|4.5歲~6歲,計12位。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座島,也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海。小島上的日、月、風、水...,都能成為這座小島的模樣。小島上的我們總可以乘自由的船往外探索,獲取心靈或生命所需的養分。過程也許會發生許多預料之外的事,但因著太陽之眼的守護成為美妙的事物。而出海的時刻無論有無收獲,島上與船上的這些都是一幕幕美麗的風景。
● 我ê身軀我做主(性別教育)|14:10~15:00 講師|蔡綉誼(木棉老師)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 對象|4~8歲,計12位。 咱的身軀啥人會當做主?當然嘛是咱家己!毋過遮的界線欲到佗位逐个人攏無仝。有的人連頭毛嘛無愛予你摸,有的人是凊彩你啦! 無仝款的人,有無仝款的個性,所表現出來的嘛無仝。實際的界線到佗?透過這本繪本會當予小朋友閣較了解拄著代誌的時陣欲按怎變竅,拄著無爽快的時欲按怎拒絕?欲按怎保護家己莫受傷害!
● 佮海湧走相逐(環境教育)|15:20~16:10 講師|林奎妙 曙旅文化工作室
陳罔市 馬崗資深海女,十三歲就綴阿母去海邊仔採集海菜、螺仔,資歷超過六十年。 對象:6歲~12歲,計12位。 與馬崗海女阿嬤一起分享東角海洋採集文化(一年四季的採集物、工具、海洋生命經驗),在地跟海有關的台語詞彙,也會準備一些海味小點讓現場參加者嚐嚐。
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 🌐 taigiloo.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taigiloo IG https://www.instagram.com/taigiloo/ 📧 sec.taigiloo@gmail.com 主辦單位|台灣台語路協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贊助單位|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 #台語主流化
2025-01-07 |
> 更多
乾洗手(臺灣台語)
2025-01-07 |
> 更多
魔術存錢筒(臺灣台語)
2025-01-07 |
> 更多
𨑨迌科學、學本土語言
以臺灣台語進行科普知識解說服務,透過與民眾互動、對談及經驗交流,產生共鳴,引起科學興趣。 2023/02/11(六)世界母語日:
上午活動 9:30-10:00
5F看見聲音-克拉尼圖形(臺灣台語)
10:00-10:30
5F初探劇場-電光光心慌慌(臺灣台語)
11:00-11:30
5F超級電電電-閃電球(客語) 下午活動 13:30-14:00
5F超級電電電-閃電球(臺灣台語)
14:00-14:30
5F初探劇場-液態氮(臺灣台語)
15:30-16:00
5F看見聲音-克拉尼圖形(客語)
16:00-16:30
5F SciMovie:吉娃斯愛科學(原住民主題) 112/3/18(六)11:00-12:00、14:30-15:30
112/3/19(日)11:00-12:00、14:30-15:30 語言別:臺灣臺灣台語 教育活動:山海的鄰居-認識臺灣棲息地物種桌遊 早晨的鳥叫聲,夏日裡的蟬叫聲,人行道上的大樹,這些住在我們附近的「鄰居」,你認識牠們嗎?不認識沒關係,快來科教館一起與牠們當好鄰居!
2025-01-07 |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