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知後覺後 Post-perception
在資本社會與科技發展方興未艾的當今,技術革新持續擴充感知的疆界,高速且溢滿的提供人們經驗世界的方式。而科技、新媒體藝術亦在這波浪潮中乘風邁進,時代的步伐正如火如荼的朝向虛擬前行。身處感官紛亂的世代,在擁抱技術與便利生活之際,日常經驗的切片總在回望時倏然體現,使我們開始反思時代的課題與出口。我們將「後知後覺後」視為一種立基於高速時代的感知練習與行動,核心概念分為三個面向—
一、 後
將當代的現象視為基石,嘗試以緩慢的步伐來閱覽每個感知流動的時刻,期待瀏覽的節奏、感知的頻率能逐步發展出更多的可能與契機。「後」也如同諸多歷史流派之意,作為一種溫柔的抵抗與期待,一條岔路的節點與濫觴。
二、 在知覺之後
在藝術創作與生產的進程裡,時常仰賴創作者自身的遠眺與回眸,梳理出更清晰的脈絡,如同後知後覺般,給予創作者與觀者更多元且寬廣的可能。在接觸新媒體與創作實踐的期間,我們深刻體認到媒介和速度帶來的「感知時間差」,微妙的思緒如同浪花隨著時間在腦中不斷湧現。
三、 光譜的可能
不追隨科技與速度的先鋒,搏取眼球也不再是首要任務。我們期盼回歸媒體藝術中關注媒介與議題的精神價值,向內梳理亦對外擴張,推進浪潮之際仍不忘回望。作品面向多元,感官體驗從高速飽滿到深刻幽微,部分作品關注於「資訊運算、虛實辯證與肉身性」;同時不乏觸及「 夢境、悖論與觀演關係」等面向。在影像作品方面,從影像敘事、生成方式到技術本質的思辨;裝置作品則包含「多聲道自製音響、燈光與空間裝置、偶動畫的實體模型」等;同時仍有以媒介思考與生命經驗出發的遊戲作品,持續探索空間、參與和體驗的可能。 身為千禧世代,我們生於類比與數位的節點,成長於網路起飛的年代,發展於數據運算的當今。展覽集結所學專業與創作能量奮力一出擊,「後知後覺後」指向屬於我們自身的時代輪廓,一種高速之下反思、辯證與前行的動態。
◾展覽期間:112年5月6日(六)至5月21日(日)
◾展覽時間:配合本館營業時間開放(周二~周五09:00-17:00,周末及例假日09: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館前30分鐘(周二~周五16:30、周末及例假日)
◾展出地點: 國立臺灣科教館 7F 東側特展區
◾指導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主辦單位:北藝新媒108級畢業製作團隊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2025-05-09 |
> 更多
NAKED OCEAN IN TAIPEI 光之影海洋展
展覽介紹:
『NAKED OCEAN IN TAIPEI 光之影海洋展』由日本知名光影創意公司NAKED INC.時隔三年重新升級製作,通過探索色彩豐富的海洋,與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互動,將讓觀眾體驗在水族館或大海中無法看見的神秘「光之影海洋世界」,讓人身歷其境的光影藝術饗宴,當中更加入海洋生態議題,帶領觀眾一同來認識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海洋。
這一次帶著專為台灣觀眾打造的3大全新力作! 將於四周環海的台灣上再度打造絢爛光影的海洋國度,在展覽中通過光影藝術、傳感體驗、專屬香氛及音樂等元素的融合,從踏入以美麗的視覺及真實的水感所結合的海底隧道時,圍繞海底6,500 m的海洋世界的光海探索故事即將在你面前展開。 展覽特色 台灣專屬! 全新三大展區在台首現
由海面下潛6500米深海的探索!
光影與海洋的結合! 環境X教育X體感 ◾展覽期間:2022年12月23日(五)至2023年3月5日(日)
【休展日12/26、1/9、1/16、1/21(除夕)、2/13、2/20】
◾展覽時間:平日 10:00-17:00 周末、國定假日、寒假 10: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閉館前30分鐘停止售票及入場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南側特展區 (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展覽原創:藝術總監:村松亮太郎(NAKED, INC.)
2025-05-09 |
> 更多
深藏陋巷中的神祕博物館 — 滿滿殭屍齊聚等著你!
深藏陋巷中的神祕博物館 — 滿滿殭屍齊聚等著你! 「人死後屍變,可能成為殭屍。人們傳言:殭屍有尖牙,能咬死人。」陣陣冷風吹過無聲的巷弄,滿地的黃紙隨之飄蕩,而路的盡頭座落著一間博物館。
「殭」於12/16至2/28在台北士林科教館驚悚開展,除了根據袁枚筆下「殭屍八品」所量身打造的多具仿真殭屍,本次更有幸請到「中華堪輿道派」掌門宗師ー謝沅瑾老師擔任指導,集結全台各地的七大門派,一一呈現八品殭屍的差異性、對付殭屍的秘笈攻略與多件「制殭」真傳法器!
不論是想一窺究竟、與殭屍們近距離互動,或是愛好鬼怪傳說、堅持「眼見為憑」的,讓我們跟隨領路鈴聲緩緩前行… 踏入博物館內的神祕八卦陣,一起揭開殭屍傳說的神秘面紗吧! 三大展區:
殭屍八品現身、百年法器展示、想活命就屏住呼吸! ►八品現身八卦陣圖,探究殭屍演化之路 官有九品,殭有八品,明清小說盛行造就了獨特的志怪文化。此區將袁枚《子不語》中分類的八種殭屍變體,由歷史文字轉化為逼真實體,揭露殭屍除了毛髮、指甲與牙齒會在死後持續生長外,身體狀態及行為能力也會出現顯著的差異性。詭譎的氛圍伴隨夜幕降臨,讓我們穿梭陰陽兩界,見證殭屍隨著時代更迭而踏上的演化歷程。
♦「紫殭」:死後不久、血色未退,無法自由行動且尚未擁有能力。
♦「白殭」:行動遲緩、好對付,怕光、怕火、也怕水,甚至怕人。
♦「綠殭」:毛髮開始生成、跳躍極快,不怕人與家畜,只怕陽光。
♦「毛殭」:銅皮鐵骨、行動敏捷,隨著修行愈高,身體愈顯結實。
♦「飛殭」:修煉千年、習得法術,可飛行空中,道士難以降服。
♦「伏殭」:受經年累月的風化,千年不朽,與大自然合而為一。
♦「不化骨」:性格異常凶悍,身體骨骼因精神灌注而屍骨不化。
♦「遊殭」:殭屍最高型態,隨時節移動而居無定所,為禍人間。 ►殭屍傳說與簡史,七大派別、百年文物登場 本次透過謝沅瑾老師的支持,除邀請到中華道教清微道宗、茅山大道院、中華堪輿道派、中華勘星道派、中華周易文化道派、謝沅瑾命理/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奇門遁甲,共七大派別外,更一口氣展出數十件各路法師收藏多年的珍奇藝品與百年古物,而其中更有多件展品具有百年歷史,堪稱流傳多年的道派聖物。
♦專業法師傳承 專門法器
♦民俗文化流傳 制殭神器 值得一提的為展示品中的「法師入門、進階之陞職證照」,又名上奏天庭的「奏職疏文」。因道教一切的典章制度均沿襲上古封禪郊祀定制,所以不是任何人都能直接使用法器處理「殭屍」,須經過上報天庭並獲得同意後,方可使用辰州符、法劍、引魂鑼、攝魂鈴等,以進行作法、招魂、祈福儀式或處理各式狀況。
此區所展出的各派法器在傳統道神信仰中,扮演了神靈「雙向」溝通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媒介,讓信仰的力量變得更為堅定,也引領觀眾進一步瞭解台灣鬼怪文化的發展脈絡與獨有魅力。 ►殭屍來了停止呼吸,自製符令踏上歸途 「這個世界上,人多了,殭屍就是怪物,殭屍多了,人就是怪物。」面臨殭屍肆虐,人類又該如何迎戰?此區設置多項互動體驗,拉近觀眾與殭屍間的距離,親身體會面對殭屍時的恐懼與壓迫氛圍。現場也將提供墨筆、硯台,讓觀眾繪製特色符令留作紀念,更融合西方世界對此傳說生物所衍伸出的「喪屍」風潮、科普研究與生存法則,考驗觀眾對於殭屍的瞭解,克服心中對此傳說生物的駭人想像與不安。 ◾展覽期間:2022年12月16日(五)至2023年2月28日(二)
◾展覽時間:配合本館營業時間開放 (周二~周五10:00-17:00,周末及例假日10:00-18:00,暑假期間周一~週日10: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館前30分鐘 (周一~周五16:30、周末及例假日、暑假期間17:30)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7樓西側特展區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5-09 |
> 更多
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特展 The Little Mermaid
12月15日 海洋奇遇
——— 隨小美人魚遨遊深海,安徒生童話回憶湧上心頭 ——— 傳聞人魚是湛藍海洋的女兒,卻也是水手們的詛咒-上半身美得讓人窒息,下半身則是長滿鱗片的冰冷魚尾;即便擁有300年的壽命,依然逃不過化為泡沫、靈魂湮滅的宿命……近年來,各國考古學家陸續找到人魚遺骸,逐漸揭開世紀謎團!
19世紀,丹麥作家安徒生發表《海的女兒》,融入真實情感的自我寫照-渴望生活在陽光下,卻永遠被困在黑暗的深海。本展透過童話汲取靈感,以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雕像為原型,由國際級當代藝術家在科教館打造人魚雕像,並首度展出故事繪本插畫,重新詮釋小美人魚對永恆靈魂、浪漫純愛的嚮往-像海一樣深深愛上,像泡沫一樣輕輕放下! 海底探險,顛覆想像!七大精選亮點浮現! ►人魚瀑布 取材自丹麥人魚雕像,本展攜手雕塑家建築磅礡瀑布、幽暗崖穴、倚石而坐的小美人魚:破曉時等待即將化為雙腿的魚尾,深邃的眼眸凝望著對海洋的依戀,心底懷揣著對人類的憧憬與恐懼。隨著水流墜入安徒生的海底世界,展開一場奇幻的探索旅程! ►化石博物館 小美人魚1:1擬真頭骨、遺骸超真實重現!本區展出珍貴海洋化石,從螃蟹將軍的同門祖先-(古生代)三葉蟲化石、八爪章魚的同門祖先-(中生代)菊石化石,乃至人魚傳說的始祖-(新生代)儒艮擬真骨骼,以及叱吒遠古汪洋的魚龍頭骨驚艷亮相!除了感受安徒生童話的異想世界,更能深化對海洋生命的真實感,展現共存的智慧。 ►海洋圖鑑 以體驗海底世界的「生物多樣性」為主軸,構築360度AR沉浸式海洋萬花筒,收錄數十種的指標性海洋生物,以及棲息於臺灣海域的珍稀品種,結合數位技術與實體空間,擔任小小觀察家,在深海近距離接觸、瞭解海洋生態、釋放圖鑑動物,深刻反思與萬物共存的模式,讓海洋保育深植人心,推動永續發展,實現寓教於樂的理念。 ►鯨奇嘉年華 經典原畫重製大開箱!十多幅由著名插畫家模擬手繪的作品,展現安徒生《海的女兒》童話精髓!隨著月光鯨魚躍出海面,引吭高歌,噴出霧氣劃破寂寥黑夜,人魚們輕揮魔法棒,變出七彩的神奇泡泡,徜徉在小美人魚的夢想泡泡海! ►深海奇緣 搭乘海龜博士的船,穿越全長逾70公尺的海底隧道! ►「橫」行無阻 全臺首創-海底「神切」橫著走!挑戰常理,創新前進的思維,因為在這裡只能橫著走!翻轉認知,跳脫顏色的框架,因為在這裡不僅有熟成的螃蟹軍團,快來跟著人魚城堡的各路守衛-紅蟹將軍、綠蟹都尉、藍蟹士兵,體驗守護王國「橫」行的快感! ►與人魚共舞 搖身化為人魚公主,感受海洋的競爭法則:「適者生存」,在水中靈活運用腹部肌群帶動魚尾,過關斬將,逃離深海巨獸的追趕!「唰-」揮出充滿發光菌的釣竿,考驗小小燈籠魚們能否在深海挑燈,透過眼手協調、反應速度,迎接海底童話最終章! ◾ 展覽期間:2022年12月15日(四)至2023年3月5日(日)
◾ 展覽時間:平日10:00-17:00/週末、國定假日、寒假10:00-18:00
【休展日:12/19(一)、12/26(一)、1/9(一)、1/16(一)、1/21(除夕)、2/13(一)、2/20(一)】
◾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展前30分鐘停止售票及入場
(平日16:30;週末、國定假日、寒假期間17:30)
◾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七樓東側特展區(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2025-05-09 |
> 更多
綠潮世代-前進!永續能源島
G世代(Generation Green)」是這個當下,也是面對不遠未來的想像,人們都具備著完整的綠電素養與永續知能。
台灣電力公司提供著全台灣2,320萬的人口用電,面對石化能源逐漸枯竭的未來,我們是不是能夠有一些不一樣的選擇?
台電電幻1號所首次攜手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微型展覽,以大小朋友都能融入的互動展覽模式,傳遞給G世代主人翁們席捲全球的綠電知識以及台電深具前瞻性的減碳行動,期待G世代能夠開始喜歡綠能、關注綠能、了解綠能,一起建立理想中的永續能源島。 展覽期間:111年12月16日(星期五)至112年2月28日(星期二)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8F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09:0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09:00-18:00
(每週一休館、國定假日及特定假日除外)
票價資訊:免費參觀
主辦單位:台灣電力公司
承辦單位:卡爾吉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電幻1號所 「電幻1號所(Taipower D/S ONE)」為台電打造全台首件綠能場域品牌,將無形電力延伸的概念、知識與美感,透過有形場域-Energym、Powerlab、D/S ONE Gallery,轉換為綠色、智慧、未來的無限可能。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1號
參觀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電幻1號所官網:https://dsone.taipower.com.tw/
電幻1號所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sone.taipower/
2025-05-09 |
> 更多
機智水保酷學堂互動巡迴展
展覽介紹:
全球氣候變遷持續加劇,水土保持局近年來努力翻轉生硬難懂的水保知識為淺顯易懂的教具教材,創立「水保好好玩」為品牌,利用多元、創意、互動、科技等元素並融入元宇宙議題,企劃設計「機智水保」酷學堂互動巡迴展,除了展現水土保持局多年來寓教於樂的教具教材及其成果,更引領水土保持局開展邁入全新的第61個年頭。
本次互動探索展覽預計於北、南的博物館巡迴展出,透過六大亮點八大展區將近年來的水土保持與防災教育資源能量整合串連,讓民眾體現氣候變遷下保水護土及防災觀念提升的重要性,歡迎您一起來機智學水保勇闖酷學堂,還有豐富的繪本故事書讓知識領航大未來,使水土保持及防災教育在民眾心中扎根擴散,達到水土保持生活化全民化的目標共同攜手愛護臺灣這片土地。 展覽期間:111年5月3日(二)至111年10月2日(日)
展覽時間:配合本館營業時間開放(周二~周五09:00-17:00,周末及例假日09:00-18:00,暑假期間周一~週日09: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館前30分鐘(周一~周五16:30、周末及例假日、暑假期間17:30)
展出地點:本館3樓西側特展區
票價:持本館常設展門票入場免費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教育部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2022 水保好好玩親子劇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主辦,帶領大、小朋友透過親子劇瞭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活動可憑常設展門票免費參加,活動地點及主題如有異動,依現場公告為準。 《呼叫水保隊長!!宇宙魔王來襲!!》
宇宙魔王「闇黑巧克力大帝」率領「地牛搖滾獸」與「狂風暴雨獸」跨越宇宙航線前來襲擊地球,意圖吸取擁有山川、湖泊與森林…等美麗自然資源的地球,將這些能量全部吞食來強壯自己,透過擬人化手法巧妙有趣的描繪氣候變遷為大家造成的環境災害。
演出時間:
9/10 15:00呼叫水保隊長手偶劇(3F機智水保酷學堂展場內)
演出長度:40分鐘
演出形式:真人+故事偶
《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
「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水保親子劇是水土保持局臺北分局為大家精心策劃,從出版的繪本延伸發展的戲劇,從「龜兔賽跑」一個大朋友與小朋友都耳耳熟能詳的故事,這次烏龜兔子年紀大了跑不動了回到家鄉買了塊山坡地準備養老,那他們要比賽什麼呢?原來保護水土是勝負關鍵,敏捷的小免可以翻轉結局嗎,還是溫吞烏龜依舊取得勝利呢?在氣候變遷的現今,如何透過水土保持的方法,降低天然災害帶來的傷害及損失,珍惜水土資源,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維護自然生態,學習與環境和諧共處,我們需要一起努力。非常感謝由宜蘭綠繪本故事姐姐為我們演出水保親子劇「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
演出時間: 9/3 15:00 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 3F機智水保展區)
9/17 15:00 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 3F機智水保展區)
9/24 15:00 龜兔不賽跑水保挑戰趣( 5F極大極小區)
演出長度:40分鐘
演出形式:真人偶裝演出(舞台背板+道具表演)
2025-05-09 |
> 更多
鬼滅之刃全集中展
《鬼滅之刃》由吾峠呼世晴老師原著,透過敘述人與鬼之間的虐心故事、鬼氣逼人的戰鬥,加上時而喜感幽默的角色描繪,因而大受歡迎。
本展覽將展品與場景「全集中」在此,帶您回到電視動畫《鬼滅之刃》竈門炭治郎立志篇,身歷其境感受鬼殺隊與鬼的英勇戰鬥史。 展覽日期:2022年6月25日(六)至2022年10月10日(一)
展覽地點:本館七樓西側特展區
展覽時間:平日9:00-17:00/週末、國定假日、暑假9:00-18:00 (閉展前30分鐘停止售票及入場)
主辦單位: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購票請洽:https://www.mediasphere.com.tw/exhibition/cont?eid=87
2025-05-09 |
> 更多
【健康城市揭秘:探索獨一無二的自己】展覽
健康,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議題。
如果身體是一座城市,
身體內的細胞和基因會如何運作,以維持身體機能呢? 健康科學教育品牌「BeTWeen 23」將艱澀的科學知識轉化為更親近大眾的趣味性故事,以視覺資訊圖表推廣,讓民眾在觀看故事的同時,了解與自身健康有關的知識。本次展覽從健康城市出發,包含三大主題:「基因揭秘!」、「揭秘!職人精神」、「揭秘!精準健康時代」,營造開放式的互動環境,鼓勵民眾從中發掘自己身體的奧秘。今年夏日,邀請您一起來趟探索之旅,揭秘健康城市,打造專屬的健康生活! 主題展區介紹 「基因揭秘」:從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徵出發,思考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
「揭秘!職人精神」:參觀小居民平常如何幫助我們維持身體運作。
「揭秘!精準健康時代」:了解獨一無二的自己後,打造專屬的健康生活。 展覽期間:111年7月23日(六)至111年10月2日(日)
展覽時間:配合本館營業時間開放(周二~周五09:00-17:00,周末及例假日09:00-18:00,暑假期間周一~週日09:00-18:00)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館前30分鐘(周一~周五16:30、周末及例假日、暑假期間17:30)
展出地點:本館8樓中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精準健康促進協會(TPHA)、國立臺灣科技大學、VIDlab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
慈善贊助:Pfizer、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專屬網站:https://www.tpha-tw.org/
2025-05-09 |
> 更多
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
改變觀看世界的角度,開啟創新思維!
不論是科學研究、藥物研發、工程設計、環境規劃、科技創新發明,在科學技術與知識革新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忽略「生理性別」、「社會性別」的分析視角,錯失了許多創新的可能;未能察覺性別可能導致的偏誤以及科技與工程領域中的性別不平等,也使得創新研發的過程,缺少了更多元的角度與觀點。
性別平等,一直是當代重要的議題,也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回顧「千禧年發展目標」(The Mili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的進展與不足,聯合國於2015年訂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epment Goals, SDGs),其中前六項目標的相關指標都與女性息息相關,這些議題涵蓋了貧窮、糧食、健康、教育、兩性平等與婦女賦權及安全的水源等。
2015年,聯合國也設定2月11日為「國際女性科學日」,鼓勵更多女性參與科學、促進女性在科學領域的平等發展,消除女性在經濟、社會、法律和文化等各方面因各種性別不平等的因素所形成的障礙。
我們期望透過這個展覽中的女性故事、性別化創新思維與設計挑戰活動,邀請你與我們一起反思過去所忽略的視角,為世界帶來更為平等而永續的創新。 一、入口展覽引言: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 這裡展示了觀眾對於科學家、工程師、建築師、發明家的想像。想一想,這些想像是否帶有性別的刻板印象呢?
想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知道科學是如何演進?知識是如何被傳授與學習?男性與女性是如何參與與實踐他們的創意、想法與洞見?科學技術與知識革新是如何產生的?
二、關鍵少數-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偉大的「女」科學家、工程師、建築師、發明家? 你是否聽過女性在科學領域生活的故事?
第一幕 古代、中世紀
在歐洲科學興起之前,生活在肥沃月灣的古埃及人、美索不達米亞人研究天體運行、發展數學來建造紀念性的建築與工程,知識、權利與宗教三者的關係緊密相連,並由博學的男性維護它。
儘管有優秀的女性科學研究者參與科學研究,但是當時的社會情境,仍對女性是否適合從事「理性」的科學思考活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第二幕 文藝復興、科學革命
女性在這個時期有機會成為專業人士,如助產士露易絲.布爾喬亞開發新的接生技術,改善母親與新生兒的安全;瑪麗亞.梅里安開啟科學插畫的起源,瑪麗亞.溫克曼設計了日曆,或是安娜.曼佐利尼製作了教學用的蠟製解剖模型。
女性因為有機會成為獨立的專業人士,能以她們的工作養活自己和家族成員。
第三幕 啓蒙運動
啟蒙時代是科學普及的黃金時期,因此女性有機會讀到更多的科學出版品。此外,貴族與富裕的中產階級婦女則藉由沙龍來討論不同的科學議題,甚至出版科學作品,例如著名的沙龍主人愛蜜麗.德.夏特萊在1740年出版《基礎物理》一書。「 拿出勇氣運用你們的理性!」– 伊曼努爾・康德
第四幕 十九世紀
在此階段,科學的發展開始被視為國家進步的象徵,科學家開始享有較佳的薪資,並且可以成為專門的職業。女性在經過一番努力後,有機會享有高等教育受教權,並將科學作為其畢生的志業。但直到二十世紀初之前,美國的女子大學仍要求女性教職員維持單身,理由是女性不可能同時負擔兩份全職的工作。
第五幕 二十世紀
1970年代美國政府與學者嘗試要改進女性參與科學比例過低的問題。部分學者相信兒童成長的環境會影響他們的興趣與技能,家長們開始思考如何避免給孩子性別刻板印象的玩具,學校教育則反思應該提供男女同等接受數學課程訓練的機會。
第六幕 二十一世紀
相較以往,女性已有較多獲得科學與數學高等教育的機會,然而大眾對於從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女性樣貌卻存在著刻板印象,她們往往被認為具有較陽剛的男子氣概;邁入職場,女性必須要兼顧家庭、育兒與工作等多重角色,另一方面薪資的差異也迫使女性在職場中要加倍努力才能獲得與男性同等被重視的機會。
三、見微知著-科技為什麼需要創新? 設身處地-性別化創新是什麼?
「性別化創新」是運用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分析,進行科學技術與知識的革新。由於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因此還需要更多研究者投入性別分析的方法設計,或是案例研究,來瞭解性別分析是如何引導創新的。
3-1 科學
☉教科書裡有性別刻板印象嗎?
☉主動的精子與被動的卵子?
☉「哺乳類」為何被稱之為「哺乳類」?
3-2 健康與醫療
☉「維賽留斯紙娃娃」的反思
☉女性心臟病與男性骨質疏鬆症
☉流行病學裡失落的一頁
☉針對不同族群的疾病研究
☉生理性別是唯一考量嗎?人工膝蓋的設計
3-3 工程
如何為工程設計帶來創新?
☉汽車碰撞實驗假人設計的轉變
☉從50百分位男假人到虛擬孕婦假人Linda
☉為更多元的使用者設計科技輔具
☉透過設計機器人能否促進社會平等?
3-4 環境
☉看不見的女性建築師
☉住宅不只是居住的機器―建築師的女性設計觀點
☉以使用者為核心的住宅與鄰里設計
☉太空工程中的建築女性設計思維
四、匠心獨運-動手設計我們的世界 4-1 看看我們的周遭有什麼待解決的問題?
好的設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雙手則是展現人類智慧的工具。 面對一個問題,人類會開始思考解決方案,並運用雙手創作各式各樣可能的原型,接著透過不斷測試、重新調整、改善原型的失敗之處,或是修正計畫,完成一個更好的設計。
4-2 我的設計挑戰
生活中的許多設計,都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誕生的。想想生活中有什麼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呢?
4-3 與樹共生之坡
想像這是一座充滿樹木與各種生物的山坡,我們要在這裡建造一座坡道,讓人們可以從最高處安全且平緩地下山。
4-4 手術解決方案
在研發手術工具時,需要注意此工具要應用在哪個器官?要協助達成什麼目的? 需要克服的障礙是什麼?
4-5 地震緊急救援術
當房屋在地震劇烈搖晃之下,不幸傾倒時,救難隊是如何將位在高樓的受困住戶救出危樓的呢?
五、集思廣益-分享你的意見 看完了這個展覽,有什麼令你印象深刻的展品?覺得好玩嗎?有什麼想法想跟人分享的嗎?
現在請你透過這個互動介面,擺出5種表情,寫下你的心得,製作展覽專屬的個人漫畫。
參觀資訊
工作坊開放場次 詳情請洽當月展場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 注意事項:每場次半小時。
每場次開場10分鐘後截止入場,現場座位或操作區額滿為止。 展覽日期 109年7月31日起
本展覽於開館時間提供參觀,配合休館日無開放 展覽地點 本館三樓南側展區 票價資訊 持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即可進入參觀 指導單位 教育部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協辦單位 國科會性別化創新的應用與推廣計畫
2025-05-09 |
> 更多
粉紅豬小妹玩樂日互動特展-台北站(110/12/28-111/03/13)
佩佩巡迴列車 一起歡樂一起Fun 風靡全球兒童界的超級巨星佩佩從高雄飄到台北發放歡笑啦!佩佩的超凡魅力不僅令幼童們著迷,大人也被她深深吸引,加上她那可愛詼諧的性格,一定可以將節日的歡樂氣氛推向另一個高峰。
「粉紅豬小妹玩樂日互動特展-台北站」呈現出多個陪伴著佩佩成長,充滿著美好回憶和歡笑的地方,讓粉絲們也能親身體驗其中樂趣,一同尋找快樂的鑰匙,編織難忘的回憶。
一路從溜滑梯、火車隧道、超大型骰子拼圖玩到泥巴坑,再從灌溉田園到參與跑步競賽,還原動畫的經典場景、加碼展出立體角色人物,展區中將串聯互動科技打造體感設施,透過生動的投影,快來和佩佩17玩7來吧!
告別南臺灣的《粉紅豬小妹玩樂日互動特展》將於今年寒假跟著小粉絲們一起迎接北台灣囉!!! 展覽特色 佩佩家族大集合,立體角色現身展區! 看佩佩、喬治、爸爸豬、媽媽豬、爺爺豬,奶奶豬,還有動畫裡的好朋友小羊蘇西、小兔蕾貝卡,小貓康蒂等一起現身展場等你來合照! 五感體驗,從互動中快樂學習! 特展設立許多體驗,挑戰體力,更讓孩童從小熟悉人與人的接觸,提升情緒商數,互相激勵啟發創意思維,提昇小朋友的學習意願! 高科技感測,結合新世代兒童互動模式! 展區內設立互動體驗,模擬真實情境,不單考驗腦力,也令孩童與家長們從近距離的接觸,增進生活樂趣! 從玩樂中體驗生活教育 打造寓教於樂的學習經驗! 大小朋友透過展覽不同類型的動畫場景,與粉紅豬小妹的經典角色們一同學習生活經驗,學習不挑食、收拾玩具、團隊合作,在留下歡樂回憶同時也讓小朋友們學習正向樂觀精神。 佩佩家族大集合,立體角色現身展區!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1年12月18日(六)至2022年3月13日(日)
展覽地點:台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東側特展區
展覽時間:平日9:00-17:00/週末、國定假日、寒假9:00-18:00 (閉館前30分鐘停止售票及入場)
休展日:12月20日、12月27日、1月3日、1月10日、1月17日、1月31日、2月21日、3月7日
主辦單位:寬宏藝術經紀股份有限公司
授權單位:Entertainment One UK Limited
製作單位:MEI Theatrical Limited and BIZ Trends Media Pte Limited 票種 票價 適用對象 110年入場適用出生年份 111年入場適用出生年份 網路刷卡 傳真刷卡 現場現金 全票 350元 限一般民眾單人使用。 ★ ★ ★ 優惠票
(入場須驗證) 300元 限持本國學生證件110學年上學期註冊章為憑
年滿1歲之兒童。
*109年11月(含)以前出生者
109年12月(含)以前出生者 ★ ★ ★ 愛心票
(入場須驗證) 175元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觀眾,須出示身心障礙手冊正本。
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觀眾之陪同者限一位,須與身障者同時入場。
1.65歲以上長者。
1.45年12月(含)以前出生者
1.46年3月(含)以前出生者 ★ 免票
(入場須驗證) 0元 未滿一歲之幼兒,須一位成年人持票陪同入場。 109年12月(含)以後出生者 110年1月(含)以後出生者 備註: 不含空中大學、推廣教育、社區大學、碩博士生、國際學生證。 年齡計算方式以年份及月份為計算標準,請出示可辨識年齡之相關證件。
*未滿一歲之幼童未攜帶相關證件則以優惠票計算。
*年滿一歲之孩童或學生未攜帶相關證件則單人票計算。
*65歲以上之年長者未攜帶相關證件則以單人票計算。 注意事項及入場須知: 體驗部分設施時需脫鞋並穿著棉襪,禁止穿著任何鞋類或赤腳。 使用設施時,禁止攜帶自拍棒、腳架或任何尖銳物品,以避免受傷或破壞設施。 每張票券展期間可使用一次,票券一旦遺失、毀損,恕不補發退換,請妥善保管。 本展覽開放拍照,惟請尊重藝術家之智慧財產權及作品版權所有。 禁止攜帶傘、食物、飲料、寵物、嬰兒車入場;禁止飲食、吸菸、嚼食口香糖及檳榔。 個人物品請自行保管,本展不提供寄放。 請遵守參觀規則、動線及現場工作人員指示,如遇人潮眾多,為維護活動品質及安全考量,達滿載標準時將實施流量管制,敬請依序排隊等候。 請勿高聲談笑、嬉戲追逐。如有不當行為經規勸無效者,則須立即離場且不得有異議。 本展覽相關異動訊息公布或票務相關事宜,可隨時於寬宏售票系統kham.com.tw查詢獲得第一手資訊,恕不另行通知。 免票資格:未滿1歲者,需出示有效正本證件入場,家長須購票入場。
*溫馨小提醒:8歲以下(含)之幼童須由大人陪同進入特展
2025-05-09 |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