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lipse

睽違兩年「2023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實體競賽盛大展開

> 更多

Ellipse

寒暑假營隊

2023寒假營隊課程列表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上課 時間 幾日課 課程費用 會員價 開課對象 正取名額 課程介紹 講師身分 LSTC111101 探究與實作課程-亮點地球 2/4(六) 09:00-12:00 半日營 750 700 國小3年級至國小6年級 25 寓教於樂,鼓勵學生動手玩科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自主性,提高學習樂趣並增加學習成效。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LCL111101 探究與實作課程-奇獸世界 2/4(六) 13:00-16:00 半日營 850 800 國小1年級至國小4年級 25 寓教於樂,鼓勵學生動手玩科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自主性,提高學習樂趣並增加學習成效。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LSTC111103 STEAM趣味科學實作探索-看聲音在跳舞 2/5(日) 13:30-16:30 半日營 750 700 國小3~6年級(低年級可親子) 25 培養小小科學家-從科學實作探索學習科學家的研究思考(亦適合有意願參加國小科學展覽)歷程! 本館展品學習手冊主編 臺北市中正國中退休理化教師 現任本館科學演示講師 未來少年‧梅期光創意科學實驗室 LSTC111104 STEAM趣味科學實作探索-虹吸效應噴泉 2/12(日) 13:30-16:30 半日營 750 700 國小3~6年級(低年級可親子) 25 培養小小科學家-從科學實作探索學習科學家的研究思考(亦適合有意願參加國小科學展覽)歷程! 本館展品學習手冊主編 臺北市中正國中退休理化教師 現任本館科學演示講師 未來少年‧梅期光創意科學實驗室 LIC111101 AI小書僮 2022/2/1 09:30-16:30 一日營 1900 1850 國小4年級以上 20 想了解時下最夯的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嗎? 本課程結合Scratch、Teachable Machine、Processing和Maker手作,把你自己的手機量身打造成AI小書僮或其他新奇有趣的角色! 1. 鎂科教育國際有限公司(同・CIO) 教學總監 2. 教育部-高等教育 深耕計畫-業界講師 3. 台北市教育局-新興職業試探與體驗中心-講師 4. 台北市教育局-新興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講師 5. 台北法國學校- ECA_STEAM 課程-講師 6. 台北歐洲學校- ECA_MAKER 課程-講師 LZZP112101 【永續學旅:「森」「新」療癒的秘境】 2/3(五) 08:30-17:30 一日營 1700 1650 一般大眾(未滿15歲需有家長一同參加,學員需為國小中年級以上) 20 一片鮮為人知的森林秘境,一場療癒身心的探索之旅,從感官體驗與動手實作中發掘自然的美妙,揭開「森」「新」療癒旅程。 宜蘭大學森林系青創團隊 LSTC111102 STEM旋翼無人機(初階班) 1/30(一)、1/31(二)、2/1(三)、2/2(四)、2/3(五) 09:00-16:00 五全日營 8550 8500 國小3年級至國中1年級 25 將飛行原理、科學知識(物理、數學、生科)、工程技術、手眼協調訓練融入在課程中,並學習資料搜尋技巧的素養課程。 從無人機組裝實作中指導科學原理、工業知識、建構並實證工作計畫與檢核要點。 指導資料搜尋、歸納整理,探究與實作科學原理與工業應用。 練習手眼協調訓練,掌握無人機操控技術。 了解無人機科技與相關安全規範。 從圖控程式學習程式編寫,並練習實體演算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透過競賽增強與驗證學習效果,了解自我天賦的特質。 1. 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工農職業學校退休老師 2. 花蓮、台北等全國各地無人機大賽裁判長 3. 國際技能競賽第42屆資訊技術國手教練 4.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青少年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總召、顧問 5. 夢N 跨領域 講師 LSTK111101 科學體驗幼兒營-科學童玩 2/4(六)、2/5(日)、2/11(六)、2/12(日) 09:00-12:00 四半日營 2700 2650 幼兒中、大班 20 幼兒是天生的科學家,本課程將挑選出幼兒感興趣的童玩,來讓幼兒體驗並學習,引導小朋友觀察科學現象,創造各種機會,大膽提出問題,並讓每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活動中的感受和發現,開起探索科學的大門。 1. 大專院校 業界講師 2. 台北市131 fun心玩親子館 親子科學活動講師 3. 建國圖書館親子科學講師 LSTK111102 科學體驗幼兒營-科學馬戲團 2/4(六)、2/5(日)、2/11(六)、2/12(日) 13:30-16:30 四半日營 2700 2650 幼兒中、大班 20 馬戲團的成員各個身懷絕技,表演中隱藏著許多有趣的科學知識。課程將融入科學遊戲,以有趣的活動開啟兒童的好奇心,幫助每位小朋友創造自己的科學馬戲團。 1. 大專院校 業界講師 2. 台北市131 fun心玩親子館 親子科學活動講師 3. 建國圖書館親子科學講師 LSTC111105 神奇寶貝科學探索營(1) 1/30(一)、1/31(二) 09:30-16:30 二日營 2900 2850 國小3年級至國小4年級 25 電視節目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管道之一,藉由小朋友熟知的卡通帶領小朋友學習生活中的科學。 1.本館科老師 2.本館引導員 LZZH111101 鳥類觀察與飛羽標本製作 1/30(一)、1/31(二) 09:30-16:30 二日營 2950 2900 國小5年級以上及成人 20 翱翔天空的鳥兒們,羽毛就是最大的輔助工具,透過鳥類觀察及解說,認識飛羽的知識及標本製作,你也能開始了解鳥類飛行的秘密。 芝山文化生態綠園處長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研究所 備註:實作課程同時由2位講師授課。 LVC111101 台北科學藝術園區裡的大冒險 2/6-2/10 09:00-16:00 五日營 7450 7400 國小中高年級 20 去年暑假額滿又加開的「兒童樂園裡的科學大冒險」五日營隊,112年寒假將再次回歸,這次又加入了天文館星際探險,一次把三館的科學體驗包進來了! 1.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 兼任講師 2. 國立中央大學 科學教育中心講師 3. 遠哲科學基金會 科學講師 4. 科技部推動幼兒科普活動人才培育教師研習講師 5. 信誼小太陽親子教室科學講師 LNC111101 玩轉魔方~邏輯探索冬令營(2日基礎培養) 2/6-2/7 09:30-16:30 二日營 3990 3940 國小三年級以上 36 多元學習會現代教育的趨勢之一,除了課內的課業之外,更鼓勵小朋友參與、體驗各式各樣不同的活動。魔術方塊正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會轉魔術方塊不僅十分的酷,能夠同時培養空間概念與手眼協調。除外,魔術方塊已被發明50年以上,現今發展出數百種不同的種類,也有世界官方協會認證的正是規則及比賽,台灣目前有數萬名活躍的玩家及選手,未來發展性極高。 我們的課程以魔術方塊作為主軸,由入門項目作為切入,慢慢提升學習難度,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輕鬆學會!除外,課程將融入關卡解謎與競技活動,內容結合魔術方塊與其他相關領域,讓小朋友能夠快速應用所學,培養能夠帶著走的邏輯思考能力! 玩轉極限魔術方塊教學團隊 📌台灣大學團隊主持 📌國內資深魔術方塊選手 📌多項魔方賽事獲獎得主 📌台灣魔術方塊紀錄保持人 LNC111102 玩轉魔方~邏輯探索冬令營(3日進階延伸) 2/8-2/10 09:30-16:30 三日營 6990 6940 國小三年級以上 36 多元學習會現代教育的趨勢之一,除了課內的課業之外,更鼓勵小朋友參與、體驗各式各樣不同的活動。魔術方塊正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會轉魔術方塊不僅十分的酷,能夠同時培養空間概念與手眼協調。除外,魔術方塊已被發明50年以上,現今發展出數百種不同的種類,也有世界官方協會認證的正是規則及比賽,台灣目前有數萬名活躍的玩家及選手,未來發展性極高。 我們的課程以魔術方塊作為主軸,由入門項目作為切入,慢慢提升學習難度,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輕鬆學會!除外,課程將融入關卡解謎與競技活動,內容結合魔術方塊與其他相關領域,讓小朋友能夠快速應用所學,培養能夠帶著走的邏輯思考能力! 玩轉極限魔術方塊教學團隊 📌台灣大學團隊主持 📌國內資深魔術方塊選手 📌多項魔方賽事獲獎得主 📌台灣魔術方塊紀錄保持人 LNC111103 玩轉魔方~5天魔方邏輯探索冬令營 2/6-2/10 09:30-16:30 五日營 9900 9850 國小三年級以上 36 多元學習會現代教育的趨勢之一,除了課內的課業之外,更鼓勵小朋友參與、體驗各式各樣不同的活動。魔術方塊正是一個合適的選擇,會轉魔術方塊不僅十分的酷,能夠同時培養空間概念與手眼協調。除外,魔術方塊已被發明50年以上,現今發展出數百種不同的種類,也有世界官方協會認證的正是規則及比賽,台灣目前有數萬名活躍的玩家及選手,未來發展性極高。 我們的課程以魔術方塊作為主軸,由入門項目作為切入,慢慢提升學習難度,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夠輕鬆學會!除外,課程將融入關卡解謎與競技活動,內容結合魔術方塊與其他相關領域,讓小朋友能夠快速應用所學,培養能夠帶著走的邏輯思考能力! 玩轉極限魔術方塊教學團隊 📌台灣大學團隊主持 📌國內資深魔術方塊選手 📌多項魔方賽事獲獎得主 📌台灣魔術方塊紀錄保持人 LSTC111106 GOGOCAT仿生機器貓 2/2、2/3 09:30-15:30 2 5800 5750 國小4年級以上 20 貓咪是⼀種神祕兮兮的動物,遠遠的看好像會探頭探腦地朝你靠近,但太接近牠時卻又會很快的逃走。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巫老師生動有趣的各項仿生設計來學習人機互動的概念,並且用兩顆馬達加上簡單的運動機構組裝以及Arduino程式編輯來模擬貓咪這個古靈精怪小淘氣的⾏為吧! 1.中華大學景觀助理教授 2.anaturelifelab 仿生生活實驗室 負責人

> 更多

Ellipse

2022全國科普論壇

新秩序 新思維 科普推廣新未來 科教推廣目標從培養部分科技人才已轉型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 科教推廣對象從各級學生已拓及所有年齡層 科教推廣場域從學校已延伸到科學場館與線上學習 秉持科普論壇辦理初衷持續館所交流園地 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發展 近年來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與全民終身學習的需求,已默默地導引產官學各界對於科學教育推廣活動的重視。教育部轄下5個科學類場館10年來輪辦全國科普論壇,透過論壇多面向分享與交流,互相觀摩與省思各自科普活動之創新作為、提出標竿或可供討論與強化之處,秉持著科學教育普及與大眾科學素養提升,各館科普活動的類型多元蓬勃,內容也趨於貼近大眾生活。科教推廣目標從培養部分科技人才轉型為提高全民科學素養,科教推廣對象從各級學生拓及所有年齡層,科教推廣場域從學校已延伸到科學場館與線上學習。近年來論壇也引起博物館經營、展示與傳播推廣等相關領域專家與師生熱切參與,期盼論壇能持續作為各界與館所精進全民科學素養之協作平台。 活動目標 隨著全球科技發展及區域環境關係變化,對於科學教育的推展理念、場域應用價值思維、個人生活秩序與大眾社會關係或有了新的影響與挑戰,館所同好對於科學場館之經營理念、營運策略、創新研發、場館服務、推廣服務等也衍生嶄新的想法與因應經驗;在永續發展、永續經營目標下,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讓各館所經營策略、實務且實用的訪客服務經驗、受歡迎的研發課程與活動、受歡迎的策展內容、或者國內外有參考價值的,有推廣價值的課程、活動、展覽等都能分享,讓參與者有實質助益。 活動主題 新秩序 新思維 科普推廣新未來 值此受不同事件如COVID-19疫情等影響全球大環境、改變人民社經生活秩序,各館所經營也面臨許多挑戰,自然也有許多因應改革經驗值得分享與借鏡。期永續發展精神下年度論壇議題範疇以營運策略、創新研究、展館服務、推廣新象等四議題面向進行交流,期盼館所同好可以有更多實務收穫。 議題面向: (一)永續發展新挑戰 面對各種影響社會民生新事件,國內外場館經營策略、業務面向變革、人力分配重整、經費運用權重、設施增建修繕等等都備受挑戰,如何因應排除困境,規劃開創新局都是令科學場館營運永續發展的重要使命,期待藉此議題分享觀摩館所值得借鏡經營之道。 (二)創新研發新秩序 創新研發一直是科學館所永續經營念茲在茲的精神,不論針對場館規劃、設施設備、人才培育、資源取得、展示設計、嶄新活動等,都期待國內外館所實際案例分享比較。 (三)服務體驗新思維 統整場館軟硬體設施及展示內容合適度,或導入企業服務制度及新科技方法與實務執行結果分析比較,都是提升訪客體驗滿意度,為訪客願意再度回館參訪做努力,這些實務經驗及成果分享將是寶貴的交流體驗。 (四)教育推廣新氣象 新科技改變人類生活樣態,自然也影響人與人、人與物的溝通模式,近年也多有墨跡於科教推廣中,如VR/AI營隊、科學劇、Podcast頻道等運用,甚至實體到校推廣及照顧偏鄉,當然由學校教師觀點討論校外參觀時館所可提供之服務,或期待館所到校可提供之資源探討分析都是被期待於論壇分享的。 ►議題相關成果論文將以專輯收錄,全文優先納科教館學刊出版(ISBN) 活動資訊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協辦單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論壇日期:111年9月23日(五)至24日(六) 活動對象:科學場館相關從業人員、學系師生、關心科普推廣人士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報名日期:111年即日起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gnFvZAYMJ3y1tPYR8 徵稿日期:111年6月10日(五)至8月5日(五)收件 議程公告:111年8月15日(一)前公布(含論文錄取) 全文上傳:111年9月23日(五)至111年10月31日(一) 交通住宿: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 ►住宿推薦:https://forms.gle/49DDbRCWPuE9zK3g7 活動內容及論壇日程 111年9月23日(星期五) 時間 活動內容 地點 09:30-10:00 報到 9樓 國際會議廳 10:00-10:20 開幕式 司儀:劉珊佑小姐 10:20-11:20 專題演講:「永續發展新挑戰」 主講人:李家維教授 國立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教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 主持:劉火欽館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 11:20-12:20 專題演講:「博物館服務新思維」 主講人:林詠能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教授 教育部智慧博物館專案辦公室主持人 文化部文化統計主持人 主持:李耕雲主秘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主任秘書 12:20-13:20 用餐及參觀科教館 2樓用膳區 論文與實務分享 地點 13:20-15:00 場次1-A【教育推廣新氣象】 1-A-1疫情下的科普活動推廣新模式 ~ 遠距線上實作無距離 1-A-2後疫情時代的科普新媒介-Podcast「科科出來講」如何在聲音藍海中創造新價值 1-A-3線上營隊活動之規畫與實踐 1-A-4從「議題」發展「問題」─ 以「從世紀洪水、崩塌災害談臺灣坡地防災現況」線上主題講座 為例 1-A-5 LINE社群讓推動偏鄉科學教育的行動不停滯 主持:陳玫岑博士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副研究員 9樓科普資源中心A 場次1-B【服務體驗新思維】 1-B-1 提供觀眾更便利的參觀體驗: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電子票證整合建置為例 1-B-2 服務體驗新思維---- 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區人流管制系統為例 1-B-3 初探典藏管理平台對外網站與智慧介接功能 1-B-4公民科學參與首部曲—科教館與芝山文化生態綠園的夥伴合作 1-B-5 實境綜藝節目結合海廢藝術裝置對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行銷之成效 主持:黃星達博士 國立臺灣博物館教育推廣組組長 9樓科普資源中心B 13:20-15:00 場次1-C【微動手教育活動設計分享】 1-C-1 STEAM科學手作教育活動實務分享-以自製凸輪機構玩具為例 1-C-2 色彩魔術箱:色光吸收與反射的科普教具設計及推廣 1-C-3 化石與古生物題材於環境議題特展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左鎮化石園區昆蟲特展與偏鄉學童教學案例分享 主持:葉蓉樺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9樓科普資源中心C 15:00-15:30 茶敘 9樓中廊 15:30-17:00 場次2-A【教育推廣新氣象】 2-A-1 「防疫不停學」疫情期間大專生博物館暑期線上實習 2-A-2 初探疫情下的自然史博物館環境教育實踐樣貌:以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2-A-3 偏鄉教育服務之科普教育活動設計–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愛』迪生出發」公益學習活動為例 2-A-4 在疫情影響下「樂活節能屋」推廣教育模式改進之實務經驗探討 主持:王瑜琦博士 義守大學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 9樓科普資源中心A 場次2-B【創新研發新秩序】 1-B-1 跨域科普人才培育-以「海洋科學家」微策展科教活動為例 1-B-2 博物館為基礎之雙語學習成果—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 1-B-3 體驗學習微翻轉本土語文教育-以「作伙來說閩南語話科工」活動為例 1-B-4 響應世界母語日活動觀眾研究:觀眾對母語教學活動的感受及魚類辨識、食用、保育知識初探 主持:簡廷易博士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系助理教授 9樓科普資源中心B 場次2-C【微動手教育活動設計分享】 2-C-1 新科技的多元擴增-以地圖營隊活動規劃為例 2-C-2 阿里山科普旅遊實務-以氣壓篇為例 2-C-3 桌遊於天文教育之應用─以天文館周末晚間觀星親子活動為例 主持:古智雄博士 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9樓科普資源中心C 17:00-20:00 青橄欖之夜-由青澀初接觸醞釀熟成的底韻 綿延多元夥伴關係 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陽明山 111年9月24日(星期六) 時間 活動內容 地點 09:00-9:30 報到 9樓 9:30-10:30 【HOMING 找家: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生物多樣性常設展導覽 導覽:林怡萱代主任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展覽組 4樓 常設展區 論文與實務分享 地點 10:30-12:10 場次3-A【教育推廣新氣象】 3-A-1 我們共推一個園區-談臺北科學藝術園區三館行銷合作 3-A-2 「博物館學校」之臺灣館校合作初探 3-A-3 全國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之推動成功因素與滿意度成效分析 3-A-4 以策展培養大專學生敘事力之學習成效初探-一個館校合作的實踐歷程 4-A-5 科學與科普專業英文大賽之推動策略與成效研究 主持:林琦峯博士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研究組副研究員 9樓科普資源中心A 馮永鈞 劉虹谷 場次3-B【服務體驗新思維】 3-B-1商業性特展觀眾對博物館品牌形象、品牌依附及重遊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科教館為例 3-B-2 2021年臺灣科學節「NO.189療癒行星系」活動觀眾滿意度調查分析 3-B-3 VR全景展示體驗結合線上任務解謎活動之初探 -以海生館究境‧海洋探索展為例 3-B-4 擴增實境融入食品科學教材對教學之影響 3-B-5 引進新興科技產品於展示教育之應用- 以「產業機器人」展示為例 主持: 徐典裕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教育組主任 9樓科普資源中心B 吳宗珅 蔡怡伶 場次3-C【創新研發新秩序】 3-C-1 運用多媒體科技於水下文化資產展示的科技推廣-以「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展」為例 3-C-2 展示物件說明之虛實整合方案建構:以臺博館「自然.臺灣」常設展展廳為例 3-C-3 防災教育案例分享-吊架天花板瘦身減震示範 3-C-4 科學看有無?初探科學演示之觀眾理解反應 3-C-5 博物館與企業攜手關懷地球: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際北極熊日」活動為例 主持:柯翠玲博士 國立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助理教授 9樓科普資源中心C 段佩綺 黃語忻 12:10-13:30 用餐及科教館參觀 2樓 用膳區 13:30-15:10 場次4-A【教育推廣新氣象】 4-A-1 以博物館展示開發科學課程教學初探-以幹細胞及胞泌體科學研究為例 4-A-2 「『愛』迪生出發」到校服務扎根計畫推動校園STEAM科普教育巡迴 4-A-3 偏鄉教育服務-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愛迪生出發到校服務扎根共學計畫為例 4-A-4 國小學生眼中的奈米特展—學生解說員的視角 4-A-5 海洋能源的展示與科教活動 主持:張簡智挺主任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技教育組主任 9樓科普資源中心A 馮永鈞 劉虹谷 13:30-15:10 場次4-B【教育推廣新氣象】 4-B-1 顛覆印象:博物館印刷類藏品創新教具開發與推廣 4-B-2 帶帶相傳--認識錄影帶與搶救家庭記憶 4-B-3 疫情時期推廣「人體醫學型態」科普實作教育的創新與對策行動 4-B-4 108課綱素養導向活動設計—以核能科普自主學習微課程發展為例 4-B-5 ARG數位實境解謎中深度使用博物館資源的發展與成效 主持:陳勇輝博士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教育組助理研究員 9樓科普資源中心B 吳宗珅 蔡怡伶 場次4-C【永續發展新挑戰】 4-C-1 我國科學展覽競賽永續發展之挑戰與因應 【創新研發新秩序】 4-C-2 海洋保育的現地教學與實作~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為例 4-C-3 實踐城市環境永續—以科教館戶外生態遊程方案為例 4-C-4科展作品比對系統建置與初步成果 【教育推廣新氣象】 4-C-5 廚房中的科學探究實作-以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未來廚房為例 主持:許毓純博士 國立臺灣博物館展示教育組研究員 9樓科普資源中心C 段佩綺 黃語忻 15:10-15:40 茶敘 9樓中廊 15:40-16:40 館首長圓桌座談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陳素芬館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焦傳金館長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李秀鳳館長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陳啟祥館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劉火欽館長 主持:劉珊佑小姐 9樓國際會議廳 吳宗珅 馮永鈞 16:40-17:00 傳承與期許-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劉火欽館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焦傳金館長 9樓國際會議廳 17:00- 賦歸 請參閱附件場次表 活動影音 活動影音 https://reurl.cc/O4dzl9 科普論壇影音 https://youtu.be/I3L-JutMWJw 聯絡資訊 報名收件:本館實驗組陳虹樺小姐 02-66101234#1417 irisnn@mail.ntsec.gov.tw 論壇事務:本館實驗組鄭淑文編輯 02-66101234#1508 wen@mail.ntsec.gov.tw

> 更多

Ellipse

數位傳遞

臺灣網路科教館 (科普庫全文檢索) 科展群傑廳 本館自民國四十九年開始承辦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於2002年開始辦理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歷屆已累積豐碩學生科學研究成果,亦培養甚多科學研究人才。本廳匯集歷屆優秀作品提供對科學研究有興趣之師生,入廳瀏覽前人智慧結晶以啟發科學研究新點子,培養學生普遍對科學觀察研究之風氣。 生活科學廳 你知道溫泉是什麼?溫泉的熱源是什麼?泡溫泉有什麼好處嗎?而什麼是土石流?滲透壓又是什麼呢?對於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科學原理,民眾總是一知半解,不明究理,因此邀請專家精心設計問題並解答以及圖文並茂的文章,讓民眾可以由日常生活當中常見的例子習得科學原理並能善用增加生活樂趣。 教學資源廳 本廳內含本館豐富的大眾科學講座影音記錄、自製之優質教案、歷年來開發之互動式展示資源數位學習教材以及依據教材內容主題屬性、學門屬性等不同,加以分類、拆解成更小的學習素材,多元化的提供師生教學、學習使用。 相關連結 i-show直播 科學演示教學的直播網站,不定期推出線上課程並與講師即時互動對話。課程類型包含:物理運動、電與磁、聲音與光、化學變化、化學物質、生命科學、大眾講座、其他活動等,以本館為主要教學場域,讓學習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無所不在、終身學習的目的。網站將直播教學影像有系統化的留存,且提供歷史回顧專區,讓在校師生或社會人士,都可以隨時進入本網站吸收科教基礎常識。 相關連結

> 更多

Ellipse

科學展覽會簡介

> 更多

Ellipse

組織與法定職掌

館長 綜理館務 02-66101234 分機1303 主任秘書 襄助館長協調及推動館務 02-66101234 分機1303 實驗組 科學演示與教學、科學教育原理與知識正確性諮詢與確認、專業實驗室管理、導覽解說/服務、環境教育 02-66101234 分機1407 展覽組 展場活動引導、耗才管理、教具維修、STEAM跨領域導向實作、展品/展件改良優化設計、偏鄉服務與巡迴展示、兒童探索館、劇場、科普資源中心管理、服務台諮詢、全館美術設計、衍生商品開發 02-66101234 分機1618 推廣組 國內外科學展覽會活動、公關行銷、課程與營隊、科普傳播、出版品、資安與數位資源 平台管理、場地租借 02-66101234 分機1502 秘書室 掌理採購、文書、出納、庶務、志工與工讀生管理及其他不屬於其各組事項 02-66101234 分機1716 主計室 辦理歲計、會計事務,並兼辦統計事務 02-66101234 分機1905 人事室 辦理人事相關業務 02-66101234 分機1804 請參考本館處務規程及編制表 網址:http://20.150.138.170/article/detail.aspx?a=210

> 更多

Ellipse

「素養導向評量工作坊----結合科展資料庫命題設計」影音紀錄

「素養導向評量工作坊----結合科展資料庫命題設計」影音紀錄 108課綱以「素養導向」作為課程理念,強調「應用於生活情境的能力」,以及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的實踐。不同於以往著重知識的紙筆測驗,素養導向的評量重視學生在多樣複雜的現實情境中,如何發揮所學的知識、能力、態度,作為學生學習情形的評估。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長年辦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並將參展作品集結成線上資料庫。作品中有許多來自對真實世界的觀察研究、或是對既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故期盼能推廣此資源,作為素養導向評量命題的發想起點之一。 影片紀錄108年12月22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教中心任宗浩副研究員帶領「素養導向評量工作坊----結合科展資料庫命題設計」過程,期教師們透過工作坊紀錄參考,能善加運用本館官網「科展群傑廳」有關科展優秀作品資料庫數位資源。

> 更多

Ellipse

「科展實作指導影片」

「科展實作指導影片」 科學展覽是科學教育的手段之一,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歷經各階段教育改革,即將滿一甲子,因應教育的翻轉,學生從事科展研究可以有創新的研究方法及科技運用。 為有效地提昇科展指導教師專業發展,本館於108年特別製作「科展實作指導影片」,包括科展主題搜尋、實驗設計、實驗誤差、實驗記錄、科展表達等五個單元,提供師生參考,以精進科展實作能力。 影片內容以符合探究精神的科展指導知能及實作為主,每個單元約15分鐘,過程經本館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教中心任宗浩教授指導,師大附中洪逸文主任、中山女中曹雅萍老師、永和國中徐俊龍老師、仁愛國中李美惠主任共同協助製作。另邀請科展及國際科展資深評審包括劉雅瑄教授、楊仲凖教授、于淑君教授、林晃巖教授、游森棚教授、鍾邦柱教授、楊佳玲教授等加入團隊,以使影片內容更能反映科展實作上各面向需求,以精進科展實作能力。

> 更多

Ellipse

科展設計與實作

書名:科展設計與實作 主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全中平教授 出版日期:103年1月 定價:350元 其他購買方式詳見訂閱方式:按這裡 簡介 科展,科學展覽, 它是要進行一個解決科學上問題的過程, 也就是要進行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的過程。 您一直苦惱科展題目怎麼來? 過程怎麼作?學生怎麼指導? 結果如何編排?海報如何輸出? 臨場如何傳達等? 現在科教館要出一本值得您期待的專書, 從科展的設計一直到實作甚至比賽為止, 都有很多實例的介紹,歡迎先睹為快。 新書試讀活動開始囉~ 歡迎下載閱覽~ 「科展設計與實作」 科教館自民國四十九年即承辦全國中小學科展,對於提升教師科學知能的專業發展一向不遺餘力,2013年1月出版「創新科展增能手冊」,即匯集國內十六位大學頂尖學者闡述從事科展研究及各學科領域之研究重點,今(2014)年更以建構基礎、紮實的科學研究方法為訴求,邀請十三位資深科展評審委員及優秀科展指導老師撰寫「科展設計與實作」一書,具體闡述如何從事科展,包括主題擇定、研究設計、科展實作、資料分析、報告撰寫、海報製作與傳達科展作品,並輔以實例說明。 我們相信培養孩子十二年國教的關鍵能力,「科展設計與實作」 非看BOOK! 本書主編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全中平教授 -- 「一旦學生能夠有有意義的處理問題能力,也就是具有有意義的認知、過程技能與態度的能力,該學生就是一位聰明的國民◦這就是本書的最大目的◦ 」 共同推薦: 教育部 蔣偉寧部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郭重吉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李隆盛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 林沛練教授 新北市二重國民中學 鍾兆晉校長 新書試讀活動開始囉~歡迎下載閱覽~

> 更多

Ellipse

館長介紹

館長簡介 館長: 劉火欽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系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 經歷: 教育部科員(84.01~87.04) 教育部專員(87.05~91.02) 教育部科長(91.02~94.06) 教育部專門委員(94.06~100.06) 苗栗縣政府教育處處長(100.07~105.09)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105.10~109.08) 109年09月01日擔任本館館長職務 館長的話 讓科學很有趣 讓科學很生活 讓科學很幸福 科學不是高深理論、艱深學理,而是存在我們生活環境的四周,隨時隨地都可能面對的生活議題,引領大眾及學生進入科學世界,體驗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原理,解決生活上的科學議題,是科學教育館存在的價值。科學教育不僅是3%的菁英教育,也是100%的普及教育,科教館敞開大門歡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暢遊好玩又有趣的科學世界大寶庫。 科教館的常設展區有豐富多元的主題,例如以創新工作坊與科技為主軸的科學探索區、以「生物多樣性」及「人與環境」為主題的生命科學展示區、可以操作許多趣味互動裝置的物理與化學展示區、希望讓人們了解數學樂趣的數學世界、地球科學展示區則透過古地球環境與生物的模型,呈現了人類生活的地球和宇宙的歷史;半導體特展則讓人們透過多媒體與機械裝置的互動遊戲,走進半導體科技世界,還有不定期展出的公益特展,帶給大家最新最多元的科學知識。在科教館的動手作體驗,不僅充實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您一定會發現原來科學這麼好玩! 當然,科教館不僅止如此,每年的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與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讓有科學天賦的學生大展創意,網路科教館,也隨時提供豐富的數位資源。全國走透透的行動科學館巡迴教育,吸引學生的目光,有機會更親近現代科技,精美有趣的科普叢書內容,則兼顧了各年齡層民眾,讓所有對科學有興趣的人,都能進入科學世界,啟迪科學的潛能。 館長 劉火欽 謹識 於109/9/1 歷任館長 羅榮安 館長 第一任館長 自民國45年08月至民國54年04月 張明哲 館長 第二任館長 自民國54年06月至民國56年10月 田長模 館長 第三任館長 自民國56年11月至民國67年08月 陳石貝 館長 第四任館長 自民國67年08月至民國81年09月 顏啟麟 館長 第五任館長 自民國82年08月至民國86年08月 陳文章 館長 第六任館長 自民國87年02月至民國89年08月 徐國士 館長 第七任館長 自民國89年10月至民國92年09月 柯正峯 館長 第八任館長 自民國93年04月至民國96年09月 朱楠賢 館長 第十任館長 自民國98年11月至民國106年07月 陳雪玉 館長 第十一任館長 自民國106年07月至民國109年08月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