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lipse

《Pingu企鵝家族的誕生:40週年巡迴特展》(111/01/28-111/05/01)

瑞士的影像製作人歐特馬・顧特曼(Otmar Gutmann)自1980年製作的原型測試影片逐格動畫「Pingu」,將迎來成立的第40週年。 1990年以後,電視系列影片也在超過世界155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播放,企鵝男孩「Pingu」和他朋友們溫馨幽默的故事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Pingu每天都保有精神以及好奇心快樂的生活著。 但Pingu也不是像資優生般的,有時也會得意忘形的被罵,有時也會因為寂寞而哭泣。 Pingu的模樣,也讓身為大人的我們回憶起了童年。 這次展覽中,除了展示原作者歐特馬・顧特曼(Otmar Gutmann)的相關資料,還有展出約400件當時工作室中所使用的黏土人型實體、分鏡圖、底片等製作「Pingu」的珍貴資料。 此外,還可以體驗日本使用3DCG動畫技術所製作的「Pingu in the City」全新影像,讓親子都興奮不已的體驗Pingu世界。 歡迎來探索只有在這才能看到的Pingu全新魅力。 展覽期間:111年1月28日(五)至111年5月1日(日) 展覽時間:配合本館營業時間開放(周一~周五09:00-17:00,周末及例假日09:00-18:00),周一照常開放參觀(除夕不開放) 最後入場時間:每日閉館前30分鐘(周一~周五16:30、周末及例假日17:30) 展出地點:本館7樓西側特展區 票價資訊:詳見官網https://mediasphere.com.tw/exhibition/cont?eid=79&gclid=Cj0KCQiAgP6PBhDmARIsAPWMq6kZzmJWrRA9csA4nVhPWAAV7eHxukKnMuDLGEtq3VKE7s2E_wRHKE8aAmUzEALw_wcB 客服電話:02-6616-9938(週一至週五11:00-18:00) 主辦單位: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 更多

Ellipse

「玩藝數」-遊戲與藝術中 發現數學新奇(111/01/28-111/04/05)

課堂以數學、物理、化學、文學、藝術等不同科別分割,總讓人誤以為知識是如此的壁壘分明、截然不同。事實上,世界是一座無牆的學校,萬事萬物皆蘊藏了大大小小的關聯性。 感性的藝術裡仍存有理性的足跡,抽象的思維中卻藏有具體的景象,仔細尋找便能發現數學驚喜。幾何形狀的排列,創造了畫面的美感;數字產生「量」的觀念,以數量建構圖形,又有迥異的風景…… 展覽集合6位「藝數家」的精彩創作,以「玩」、「藝」、「數」簡單區分,涵蓋「立體紙雕」、「3D列印」、「鑲嵌與組合摺紙」、「動態雕塑」、「串珠與珠串」、「平面與立體幾何」等和遊戲、藝術、數學相關之主題,藉此來帶領觀者「探索」數學的奧妙,感受「跨域學習」帶來的新奇與樂趣。 「立體紙雕」:立體紙雕有別於平面剪紙,傳達的層次與豐富度會比平面來的更強烈,不但可以模擬動植物或昆蟲外觀型態或動作上的變化,也可以有空間情境的展現。而其設計的特點著重在互動情境及觀者想像的延伸,並可從立體零件組裝中理解「長度」與「角度」的關係。立體紙雕必須要符合「數學」原理,才能夠正確的站立、開啟、或收合。在有限制的結構技法與材料下,選擇合適的附加價值,例如有趣的動作、空間想像、功能實用性、意義傳達等,將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只是簡單的紙,但經過創作者精確的計算後,其作品設計之精巧將令人不得不為之驚歎! 「3D列印」:有人說3D列印掀起了製造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有人視它為設計界新一波的「文藝復興運動」,只要解決了材料問題,它幾乎是無所不能。3D列印技術又稱為「加法製造」或是「積層製造」技術,目的是將所持有的3D圖檔,以高精度的堆疊方式呈現出原始模型的細節與特徵。故透過3D列印技術可將數學本質上抽象、不易理解的部份具體呈現出來。因此,我們相信3D列印也將為「數學學習」,甚至「藝數」創作,帶來新的契機,而運用3D列印技術作為結合數學理論和藝術設計的橋梁、媒介或工具,將讓年輕學子在學習過程中更感到趣味,也讓數學更具實用性! 「鑲嵌與組合摺紙」:原本是童玩的摺紙,經由日本吉澤章革命性的改良後已成為兼具趣味與美感的「藝術品」。而摺紙進展到20世紀產生令人驚豔的創新,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掌握「摺疊結構」的學理,建構出「數學」法則和定律,輔以電腦科學技術,讓摺紙不再侷限於紙張,並逐漸在各領域大放異彩。最近十餘年間,從摺紙所啟發的知識、概念和經驗被廣泛運用於航太科技、建築工程、機械研發、醫學材料、生活時尚等,大幅影響改變現代的科學與工藝。新型態的摺紙包括用一張紙重複摺疊圖案的「鑲嵌摺」(tessellations),以及用多張紙組合成型的「組合摺」(modular),造就了驚人的摺紙藝術作品。在這次展覽裡,我們將分享藝術家精心創作、和多面體相關的摺紙作品,其中應用了鑲嵌摺、組合摺等各種不同技巧與設計方式,期待大家從中感受摺紙於未來不可限量的可能性。 「動態雕塑」:簡而言之,雕塑是一種作品牽涉到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藝術。而動態雕塑(kineticsculpture)是將雕塑與動態結合並導入「時間」要素的雕塑。動態雕塑隸屬於動態藝術,是西方現代雕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60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影像、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雕塑家對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動態雕塑自身的形態邊界得以進一步的拓展,有效地結合了建築、裝置藝術的表達方式,並日趨成為當代公共藝術中一種主要的藝術形態。在這次展覽裡,藝術家特地結合數學與動態雕塑,藉由在動態展示下數學幾何造型的持續不斷變化,造成觀者視覺上的衝擊和獨特感受,和以往單純平面的呈現相當不同。 「串珠與珠串」:傳統串珠工藝可以用來表達許多分子的立體結構,它們不僅可捕捉到分子的力學特徵,各種繽紛多彩的串珠結構,更像是來自奈米世界的化學藝術品,展現出千姿百態的分子之美。另一類的珠串結構,則是由串珠分子模型延伸變化而成,是一種全新的張拉整體構建體系。通過張拉力與壓縮力彼此的均衡,巧妙地模擬微觀分子的平衡幾何結構!串珠與珠串以幾何及對稱為核心,探索奈米空間次序的奧妙,從而培養對於數學與科學的興趣,提升美學人文素養。 「平面與立體幾何」:幾何學,簡稱幾何,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分支,主要研究形狀、大小、圖形的相對位置等空間區域關係以及空間形式的度量。數學上,平面與立體幾何通常是指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中的歐幾里得幾何。幾何學應用於許多領域,包括藝術,建築,物理和其他科學領域。小至自然界中生物體的基本構造、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路上隨處可見的交通號誌,大至工業器具、建築結構、藝術裝置,甚至天空中的星辰排列、運行軌跡等,幾何無處不在。因此,我們期待觀者能從藝術家的幾何創作中領略數學的對稱性與結構性之美,不僅得到知識性的啟發,更能身歷其境感受作品所展現之獨特創意,進而發掘出數學的理性與感性。 此外,在活動期間,現場更定期舉辦教師研習、親子體驗坊等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及創作者親臨分享,並安排手作互動課程,讓各級學校師生、民眾體驗數學與生活藝術結合的樂趣。活動內容精采豐富,機會千載難逢,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一同透過數學之眼,看見數學之美,領略數學的奧妙與趣味。 活動期間:1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至 1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活動地點:11165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3F西側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09:0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及寒暑假:09:00-18:00 (每週一休館、國定假日及特定假日除外、寒假天天開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官方網頁:https://www.ntsec.gov.tw/ 臉書粉絲專頁: 科教館GO好玩 https://www.facebook.com/ntsec 玩藝數&幾何之森 https://www.facebook.com/The.World.of.MathArt/ 指導單位:教育部、科技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嘉義大學 承辦單位:科技部 110年度科普活動計畫「玩藝數之跨域合作」 展覽顧問:劉火欽 策展人:嚴志弘 參展藝術家:洪新富、陳學建、蘇卓英、賴鴻州、金必耀、孟慶台 (按展區順序依序排列) 視覺設計:施曉恬、李再然、賴彥伶 移展策劃:吳中益、蘇萬生 移展協力:科教館推廣組、王詠翔、左家靜、李敏淑、簡廷峻、蘇彥豪 展場協力:科教館展覽組 協辦單位:扶風文化、Amao Chan Studio、Eagle 蘇卓英摺紙工作室、珠立方、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數學思維與素養創新人才培育聯盟、卡爾國際實驗教育、明燿資訊 合作單位: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藝數摺學、教師國數館、UniMath、珠璣幾何 GeoBeading、數玩創藝、Kist 請多紙叫立體書工作室 媒體聯絡人:王若憶 電話:(02)6610-1234#1510 E-mail:totora073@mail.ntesc.com.tw

> 更多

Ellipse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絶妙點子特展(109/07/15-109/11/15)

仿生展回來了!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絶妙點子特展」自106年底於本館閉展後,陸續巡迴廣東科學中心、澳門科學館、重慶科技館、新竹市風livehouse,總參觀人次已經突破60萬,並受到各界好評,現在,仿生展再次回到科教館,歡迎老朋友、新朋友一起來,千萬別再錯過囉! 你知道在你的身邊,有一座無可比擬的巨型知識寶庫嗎? 它正是-大自然生物演化38億年的永續智慧! 透過大自然的觀察學習,究竟如何激發腦內創新的靈感? 展覽特色 1. 帶領觀眾從動物、植物、自然環境及未來創新等多元面向,深入認識仿生科技的奧妙 2. 豐富多元的互動式展品陳列,結合國內外標本製作與雕刻模型大師呈現栩栩如生的展品 3. 仿生發明故事動畫影片-深入淺出介紹仿生科技發明家的小故事 4. 主題式挑戰工作坊-沉浸式體驗學習,透過動手操作激發仿生的創意發明 想知道設計師和發明家如何向大自然演化38億年的智慧學習嗎?邀請您一起進入仿生的世界一探究竟! 展覽介紹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Biomimicry-inspired by Nature 仿生意指從生物獲取靈感,從大自然學習並找出解決辦法。「仿生學」(Biomimicry)是由生物學家Janine Benyus(珍妮.班亞斯)在1997 年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首次提出這個名詞,Bio在希臘文代表生命,而mimesis是模仿的意思。這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從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農業等皆包含在仿生學的應用範疇,它是指以辨識、分析與採用大自然的策略來解決科技的問題;並非僅複製大自然的設計,而是透過充分了解大自然的解決方案,來彌補及挽救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從動物來的靈感 Inspiration from Animals 向鳥兒學飛翔 Learning How to Fly from Birds 人類夢想著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達文西研究鳥類的飛行,也設計多款的飛行器,雖然當時未能真正飛上天空,但也為後人奠定研究的基礎。此外,鳥類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新幹線的設計向翠鳥和貓頭鷹學習減低噪音方式,啄木鳥和巨嘴鳥則啟發了安全帽避震結構的設計等。 向大象學靈巧 Learning How to be Agile from Elephants 靈感來自大象的長鼻,德國飛斯妥公司聯合歐洲最大科學應用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一款仿生機械手臂,能自由彎曲、拿東西,輕巧、靈活且準確性高。 仿效爬蟲的適應力 Mimicking the Adaptability of Reptiles 神奇的壁虎腳掌上有極細的絨毛,讓牠們能隨意控制腳下的附著力,可以在垂直牆壁或玻璃上行走。壁虎膠帶與壁虎機器人模仿壁虎自由控制的附著力,可任意黏著在各種材質表面上。德州角蜥和刺角蜥在鱗片外表都有蜂巢狀的微細裝飾,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表面成為超親水,形成穩定的水膜,這使得它們幾乎全身都可以收集水氣,這種結構在未來的工程上應用上極具啟發,例如可運用在機械的潤滑上,使潤滑劑都可輸送至特定的零件上。 像蟲兒般絢麗與多變 Being as Brilliant and Diverse as Insects 日本帝人纖維公司(Teijin Fibers Limited)是日本一家大企業,重視永續經營與減少對環境影響。其研究人員研究南美洲藍默蝶(morpho butterfly)鱗片以及孔雀和藍鳥羽毛,研究出藍默纖維(Morphotex)利用其纖維結構與光線來創造色彩。 由植物來的啟發 Inspired by Plants 魔鬼氈是仿生學研究最為人知且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它的註冊商標Velcro是由 2 個法文單字拼起來:velour(絨毛) 和 crochet(鉤子)。20世紀初的瑞士工程師喬治.德.麥斯楚有一次外出打獵回家後,發現褲子及小狗身上黏有小果實,以顯微鏡觀察發現果實上佈滿小芒刺,而這些芒刺小針擁有無數的微小鉤子,經由這些小芒刺的啟發他發明了魔鬼氈。 另外,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葉,其可以自潔的結構特性已被廣泛地應用,天堂鳥授粉的機制則啟發建材的發明。 從自然環境找解答 Finding Answers from Mother Nature 人類過去因著追求工業的發展,線性的發展而產生許多的污染和廢棄物,近年來學習自然系統以封密的循環,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以及自然資源的耗竭,目前也己有許多案例,如荷蘭的park 2020即是以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設計的循環經濟的方式。 「負壓式自動進氣地下灌溉裝置」結合「模仿雨林植物外環境生態」與「模仿人體動物內循環系統」是一種兼顧自然生態與科技創新,從土壤裡「創造」生機的農業生產方法。 一座成熟的森林可以完全獨立維持其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度,珍妮.班亞斯提出了仿效森林運作10個企業經營的原則;英特飛公司(Interface, Inc)是全球最大的拼塊地毯製造,他們遵照仿生學原則,改變工廠製造程序而有極大的成長。 仿生挑戰工作坊 提供空間、工具、材料與任務挑戰,讓觀眾實驗自行設計並動手進行仿生的創意思考,期望參與者能由展示中的生物或自然環境中啟發並融入其作品中。 1. 翅果飛行器 挑戰工作坊 2. 結構設計 挑戰工作坊 3. 機械手臂 挑戰工作坊 4. 永續城市 挑戰工作坊 參觀資訊 展覽日期 109年7月15日(三)至109年10月4日(日)止(延展至109年11月15日(日)) 本展覽於開館時間提供參觀,配合休館日無開放 展覽時間 配合休館日,平日 09:00-17:00(16:00截止入場) 寒暑假、假日 09:00-18:00(17:00截止入場) 展覽地點 本館七樓西側展覽區 票價資訊 持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即可進入參觀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