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llipse

原住民族科學節 11/6

原住民族科學節市集 集結《原住民族科學節》展示,展出原鄉獨有的科學知識,歡迎到攤位中,體驗「原」來科學那麼厲害! 時間:11/6 10:00-17:00 地點:8F中廊 2021原住民族科學節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5465536178f2cb63b4b 工作坊:太魯閣族文化數學概念繪本好好玩 繪本 ⟪織布機上的眼睛⟫ 導讀 親子小遊戲-親子大肌肉活動 親子編織活動 日期:11/6 10:00-12:00 地點:8F科學教室二 講師: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團隊 報名方式:適合7歲以下親子組(一大一小),名額12組,線上報名 活動收費:免費 工作坊:【2021臺灣科學節】原民科學-翻滾木公仔 原住民傳統的樂舞文化主要是表達人們與神靈之間的緊密連結,其中包含敬天愛神、口傳知識、相互溝通等功能,並非只是單純為表演目的而生,而是承載著祖先們的智慧結晶,透過木公仔翻滾、旋轉的模樣,讓我們一起吟詠生命,翻滾樂舞。 活動日期:2021/11/6(六) 10:00-12:00 (09:30開始報到) 活動地點:科教館 8F 中廊 活動講師:翁子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系張玉山教授團隊 報名方式:適合7歲以上親子組(一大一小),線上額10組,可現場排候補,請於活動前30分鐘於工作坊區登記。 活動收費:每組200元,會員價150元。 https://estore.ntsec.gov.tw/classDetail.aspx?CLASS_NUM=0000005242 工作坊:【2021臺灣科學節】原民科學-野豬斜坡自走玩具 與山林共生的狩獵文化,是原住民傳承下來的族群精神,而透過山豬由斜坡自走而下,探索重心、重力、摩擦力的科學原理,一前一後的順暢運行達到科技的動態平衡,文化與科學的結學的結合將賦予進敬天共享狩獵文化的新科技精神。 活動日期:2021/11/6(六) 14:00-16:00 (13:30開始報到與排候補) 活動地點:科教館 8F 中廊 活動講師:翁子涵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系張玉山教授團隊 報名方式:適合7歲以上親子組(一大一小),線上額10組,可現場排候補,請於活動前30分鐘於工作坊區登記。 活動收費:每組200元,會員價150元。 https://estore.ntsec.gov.tw/classDetail.aspx?CLASS_NUM=0000005241 太魯閣族文化數學概念繪本好好玩 繪本 ⟪Truku勇敢小獵人⟫ 導讀 親子小遊戲-背地瓜數地瓜之小遊戲 日期:11/6(六) 14:30-15:30 地點:8F科學教室二 講師: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團隊 報名方式:適合7歲以下親子組(一大一小),名額12組,線上報名 活動收費:免費 攤位 攤位名稱:數.太魯閣 單位名稱: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 簡介:我們從太魯閣族傳統文化中,發展出幼兒閱讀與數學概念,並創作出繪本,《Truku勇敢小獵人》、《小小Truku之勇敢狩獵》、《織布機上的眼睛》等,此次將展示包括原住民族繪本、太魯閣族的傳統服飾、織布機與傳統編織文化與數的遊戲。 攤位名稱:blaq balay!部落「行」腳:運算思維我最「行」 單位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簡介:推廣類神經網路辨識系統結合自駕車(AI自駕車)之科普活動,原住民科學教育課程設計為基礎,設計具有原族民族文化的學習媒材,透過讓學生動手架設AI自駕車以了解自駕車的基本感測器配件、推廣類神經網路辨識系統的物體辨識原理,以及如何將類神經網路辨識系統結合至自駕車的程式設計。計畫對社會面將讓學生、民眾了解人工智慧在生活的應用與AI自駕車的科普知識。 攤位名稱:魯凱「漁」你相遇 單位名稱:國立中山大學教育所、海生館、霧台文物館 簡介:從魯凱族傳統生態知識及守護山林、里川里海的智慧中,學習與了解魯凱族的漁獵文化,並使用科學方法來辨識台灣淡水魚的生物特徵,認識淡水魚的魯凱語命名的由來,最後藉由療癒的泥雕拓印與圖騰漁卡著色,將魯凱漁帶回家。 攤位名稱:可惡! 倍因了! 單位名稱:國立臺南大學應用數學系 簡介:透過展出創作繪本,使參觀者瞭解原住民族文化內涵外,亦提供多元化的桌遊,讓大、小朋友一同遊玩,並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跟著團隊一起學習,不僅能促進大腦思考,活絡身心,也希望能在享受活動氛圍的同時,吸收數學知識,更能了解豐富及多元的原民文化,歡迎燒揪來七逃「數學」!! 攤位名稱:大大科學小麥克 單位名稱:大大文教顧問有限公司 簡介:闖關活動-過關送神秘小禮物 1.飛碟降落區(停駐降落區) 2.青蛙跳水桶(跳進水桶) 3. 荒野大鏢客 攤位名稱:原住民STEAM!一起動手玩! 單位名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張玉山教授研究團隊 簡介:擁有多樣性生態的臺灣孕育出了原住民族的豐富內涵,透過熟悉他們的歷史並從衣飾文物上窺探他們的文化,從而瞭解各族圖騰所代表之祖先祖靈的象徵,實驗觀察自走玩具、翻滾木工仔與不同AI專題,動手玩的過程同時也動腦想原理,並更進一步感受原住民族群敬畏天地尊敬祖靈以及與大自然共存的美好! 1自走山豬 2自走原住民 3翻滾原住民 4原住民AI輸送帶分類 5原住民電梯

> 更多

Ellipse

「MUSE大玩家-探索知識COOL」聯合行銷集章活動

「MUSE大玩家-探索知識COOL」聯合行銷集章活動 活動日期:111.7.1(五)-9.30(五) 科教館集章闖關辦法: STEP1 索取集章單或個人手機下載iMuseum APP ►電子集章:以個人手機登入iMuseum APP「MUSE大玩家」活動頁面即可集章 ►紙本集章:7月1日起可至1樓服務台索取紙本活動集點卡。 STEP2 蒐集戳章-參加闖關任務(擇一參加即可) 闖關任務 Let's HOMING ♦活動地點:4F《找家 HOMING》展區 ♦收費方式:免費,但需購買常設展門票(全票100元;優待票70元)。 ♦活動對象:一般觀眾 ♦闖關方式:請帶著如探險家第一次遇見陌生物種的好奇心,跟著《找家 HOMING》學習單開啟一場藍星的冒險,完成展覽學習單並至1樓服務台出示確認,即可集章(每人限兌換一份宣導品)。 STEP3 兌獎 凡集滿3個館所戳章(需跨一縣市),即可兌換活動宣導品-科教館魔方,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每人限領一卡,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活動官網:http://muse.moe.gov.tw/

> 更多

Ellipse

尬科學-國高中生科學演示擂台賽

安迪沃荷曾說:「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Andy Warhol 現在就邀請你們來挑戰成名的15分鐘!不論你是科學愛好者,還是只是喜歡表演的人,只要你敢秀、會秀,就可以參加。 歡迎國、高中生個人或組隊報名,盡情發揮創意設計科學演示橋段,除了能對大眾演出,在這個資訊暢流的年代,更需要能結合視頻拍攝,串聯抖音或YouTube、IG、Facebook 等平台宣傳自己的演出,入選的參與團隊將能在第三屆臺灣科學節期間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的舞台演出並舉行決賽! 【獎項】: ►第一名1組,獎金6,000元,獎狀乙只 ►第二名1組,獎金3,000元,獎狀乙只 ►第三名2組,獎金1,500元,獎狀乙只 ►佳 作5組,獎金1,000元,獎狀乙只 ►最佳指導教師 三名,獎金1,000元,獎狀乙只 ※注意事項:獎金以中華郵政禮券支付,並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扣繳所得稅 參賽對象: 對科學有興趣、對表演有熱忱的小學五、六年級、國中、高中生,可個人報名,也可組隊報名,每組至多以3人為限,每組一位指導教師(不限學校教師)。 報名方式: 於111年9月30日(五)前完成線上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1fPKorJxJWBzxf4FA。 比賽時程: 項目 時間 備註 報名 自公布日起至9月30日 線上報名:https://forms.gle/1fPKorJxJWBzxf4FA 推廣活動 111年9月17日 14:00-16:00 可自由參加 繳交初選作品 自公布日起至9月30日 17:00前 上傳影片至雲端並提供參賽影片連結給主辦單位下載 (檔案格式MP4,檔名:演示題目-參賽者姓名) 入圍公布 111年10月17日11:00 電聯及E-mail通知參賽者,並公布於科教館網站 決賽日期 111年11月6日 於科教館1F大廳實地舉行 參賽證書及參賽紀念品領取 評選方式: 一、初賽評選方式:由評審委員3名,依參賽隊伍繳交之影片內容選出10件作品入選決賽。 二、決賽評選方式:由評審委員6名,評分占85%、現場觀眾投票占15%,現場選出優勝隊伍。 三、評分標準: (1)科學應用與正確性40% (2)創意性30% (3)娛樂性20% (4)臺風穩健度10% 簡章下載:附件PDF檔

> 更多

Ellipse

科教館學刊

> 更多

Ellipse

臺灣網路科教館

臺灣網路科教館

> 更多

Ellipse

「玩藝數」-遊戲與藝術中 發現數學新奇(111/01/28-111/04/05)

課堂以數學、物理、化學、文學、藝術等不同科別分割,總讓人誤以為知識是如此的壁壘分明、截然不同。事實上,世界是一座無牆的學校,萬事萬物皆蘊藏了大大小小的關聯性。 感性的藝術裡仍存有理性的足跡,抽象的思維中卻藏有具體的景象,仔細尋找便能發現數學驚喜。幾何形狀的排列,創造了畫面的美感;數字產生「量」的觀念,以數量建構圖形,又有迥異的風景…… 展覽集合6位「藝數家」的精彩創作,以「玩」、「藝」、「數」簡單區分,涵蓋「立體紙雕」、「3D列印」、「鑲嵌與組合摺紙」、「動態雕塑」、「串珠與珠串」、「平面與立體幾何」等和遊戲、藝術、數學相關之主題,藉此來帶領觀者「探索」數學的奧妙,感受「跨域學習」帶來的新奇與樂趣。 「立體紙雕」:立體紙雕有別於平面剪紙,傳達的層次與豐富度會比平面來的更強烈,不但可以模擬動植物或昆蟲外觀型態或動作上的變化,也可以有空間情境的展現。而其設計的特點著重在互動情境及觀者想像的延伸,並可從立體零件組裝中理解「長度」與「角度」的關係。立體紙雕必須要符合「數學」原理,才能夠正確的站立、開啟、或收合。在有限制的結構技法與材料下,選擇合適的附加價值,例如有趣的動作、空間想像、功能實用性、意義傳達等,將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只是簡單的紙,但經過創作者精確的計算後,其作品設計之精巧將令人不得不為之驚歎! 「3D列印」:有人說3D列印掀起了製造業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有人視它為設計界新一波的「文藝復興運動」,只要解決了材料問題,它幾乎是無所不能。3D列印技術又稱為「加法製造」或是「積層製造」技術,目的是將所持有的3D圖檔,以高精度的堆疊方式呈現出原始模型的細節與特徵。故透過3D列印技術可將數學本質上抽象、不易理解的部份具體呈現出來。因此,我們相信3D列印也將為「數學學習」,甚至「藝數」創作,帶來新的契機,而運用3D列印技術作為結合數學理論和藝術設計的橋梁、媒介或工具,將讓年輕學子在學習過程中更感到趣味,也讓數學更具實用性! 「鑲嵌與組合摺紙」:原本是童玩的摺紙,經由日本吉澤章革命性的改良後已成為兼具趣味與美感的「藝術品」。而摺紙進展到20世紀產生令人驚豔的創新,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掌握「摺疊結構」的學理,建構出「數學」法則和定律,輔以電腦科學技術,讓摺紙不再侷限於紙張,並逐漸在各領域大放異彩。最近十餘年間,從摺紙所啟發的知識、概念和經驗被廣泛運用於航太科技、建築工程、機械研發、醫學材料、生活時尚等,大幅影響改變現代的科學與工藝。新型態的摺紙包括用一張紙重複摺疊圖案的「鑲嵌摺」(tessellations),以及用多張紙組合成型的「組合摺」(modular),造就了驚人的摺紙藝術作品。在這次展覽裡,我們將分享藝術家精心創作、和多面體相關的摺紙作品,其中應用了鑲嵌摺、組合摺等各種不同技巧與設計方式,期待大家從中感受摺紙於未來不可限量的可能性。 「動態雕塑」:簡而言之,雕塑是一種作品牽涉到三維立體空間物件的藝術。而動態雕塑(kineticsculpture)是將雕塑與動態結合並導入「時間」要素的雕塑。動態雕塑隸屬於動態藝術,是西方現代雕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60年代以來,伴隨著電子影像、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雕塑家對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動態雕塑自身的形態邊界得以進一步的拓展,有效地結合了建築、裝置藝術的表達方式,並日趨成為當代公共藝術中一種主要的藝術形態。在這次展覽裡,藝術家特地結合數學與動態雕塑,藉由在動態展示下數學幾何造型的持續不斷變化,造成觀者視覺上的衝擊和獨特感受,和以往單純平面的呈現相當不同。 「串珠與珠串」:傳統串珠工藝可以用來表達許多分子的立體結構,它們不僅可捕捉到分子的力學特徵,各種繽紛多彩的串珠結構,更像是來自奈米世界的化學藝術品,展現出千姿百態的分子之美。另一類的珠串結構,則是由串珠分子模型延伸變化而成,是一種全新的張拉整體構建體系。通過張拉力與壓縮力彼此的均衡,巧妙地模擬微觀分子的平衡幾何結構!串珠與珠串以幾何及對稱為核心,探索奈米空間次序的奧妙,從而培養對於數學與科學的興趣,提升美學人文素養。 「平面與立體幾何」:幾何學,簡稱幾何,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分支,主要研究形狀、大小、圖形的相對位置等空間區域關係以及空間形式的度量。數學上,平面與立體幾何通常是指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中的歐幾里得幾何。幾何學應用於許多領域,包括藝術,建築,物理和其他科學領域。小至自然界中生物體的基本構造、日常使用的生活用品、路上隨處可見的交通號誌,大至工業器具、建築結構、藝術裝置,甚至天空中的星辰排列、運行軌跡等,幾何無處不在。因此,我們期待觀者能從藝術家的幾何創作中領略數學的對稱性與結構性之美,不僅得到知識性的啟發,更能身歷其境感受作品所展現之獨特創意,進而發掘出數學的理性與感性。 此外,在活動期間,現場更定期舉辦教師研習、親子體驗坊等活動,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及創作者親臨分享,並安排手作互動課程,讓各級學校師生、民眾體驗數學與生活藝術結合的樂趣。活動內容精采豐富,機會千載難逢,誠摯邀請您共襄盛舉,一同透過數學之眼,看見數學之美,領略數學的奧妙與趣味。 活動期間:111年01月28日 (星期五) 至 111年04月05日 (星期二) 活動地點:11165臺北市士林區士商路189號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3F西側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五09:00-17:00 週六、週日、國定假日及寒暑假:09:00-18:00 (每週一休館、國定假日及特定假日除外、寒假天天開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官方網頁:https://www.ntsec.gov.tw/ 臉書粉絲專頁: 科教館GO好玩 https://www.facebook.com/ntsec 玩藝數&幾何之森 https://www.facebook.com/The.World.of.MathArt/ 指導單位:教育部、科技部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嘉義大學 承辦單位:科技部 110年度科普活動計畫「玩藝數之跨域合作」 展覽顧問:劉火欽 策展人:嚴志弘 參展藝術家:洪新富、陳學建、蘇卓英、賴鴻州、金必耀、孟慶台 (按展區順序依序排列) 視覺設計:施曉恬、李再然、賴彥伶 移展策劃:吳中益、蘇萬生 移展協力:科教館推廣組、王詠翔、左家靜、李敏淑、簡廷峻、蘇彥豪 展場協力:科教館展覽組 協辦單位:扶風文化、Amao Chan Studio、Eagle 蘇卓英摺紙工作室、珠立方、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數學思維與素養創新人才培育聯盟、卡爾國際實驗教育、明燿資訊 合作單位: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藝數摺學、教師國數館、UniMath、珠璣幾何 GeoBeading、數玩創藝、Kist 請多紙叫立體書工作室 媒體聯絡人:王若憶 電話:(02)6610-1234#1510 E-mail:totora073@mail.ntesc.com.tw

> 更多

Ellipse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絶妙點子特展(109/07/15-109/11/15)

仿生展回來了!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絶妙點子特展」自106年底於本館閉展後,陸續巡迴廣東科學中心、澳門科學館、重慶科技館、新竹市風livehouse,總參觀人次已經突破60萬,並受到各界好評,現在,仿生展再次回到科教館,歡迎老朋友、新朋友一起來,千萬別再錯過囉! 你知道在你的身邊,有一座無可比擬的巨型知識寶庫嗎? 它正是-大自然生物演化38億年的永續智慧! 透過大自然的觀察學習,究竟如何激發腦內創新的靈感? 展覽特色 1. 帶領觀眾從動物、植物、自然環境及未來創新等多元面向,深入認識仿生科技的奧妙 2. 豐富多元的互動式展品陳列,結合國內外標本製作與雕刻模型大師呈現栩栩如生的展品 3. 仿生發明故事動畫影片-深入淺出介紹仿生科技發明家的小故事 4. 主題式挑戰工作坊-沉浸式體驗學習,透過動手操作激發仿生的創意發明 想知道設計師和發明家如何向大自然演化38億年的智慧學習嗎?邀請您一起進入仿生的世界一探究竟! 展覽介紹 仿生-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Biomimicry-inspired by Nature 仿生意指從生物獲取靈感,從大自然學習並找出解決辦法。「仿生學」(Biomimicry)是由生物學家Janine Benyus(珍妮.班亞斯)在1997 年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首次提出這個名詞,Bio在希臘文代表生命,而mimesis是模仿的意思。這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從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農業等皆包含在仿生學的應用範疇,它是指以辨識、分析與採用大自然的策略來解決科技的問題;並非僅複製大自然的設計,而是透過充分了解大自然的解決方案,來彌補及挽救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從動物來的靈感 Inspiration from Animals 向鳥兒學飛翔 Learning How to Fly from Birds 人類夢想著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達文西研究鳥類的飛行,也設計多款的飛行器,雖然當時未能真正飛上天空,但也為後人奠定研究的基礎。此外,鳥類還有其他值得學習的地方,日本新幹線的設計向翠鳥和貓頭鷹學習減低噪音方式,啄木鳥和巨嘴鳥則啟發了安全帽避震結構的設計等。 向大象學靈巧 Learning How to be Agile from Elephants 靈感來自大象的長鼻,德國飛斯妥公司聯合歐洲最大科學應用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一款仿生機械手臂,能自由彎曲、拿東西,輕巧、靈活且準確性高。 仿效爬蟲的適應力 Mimicking the Adaptability of Reptiles 神奇的壁虎腳掌上有極細的絨毛,讓牠們能隨意控制腳下的附著力,可以在垂直牆壁或玻璃上行走。壁虎膠帶與壁虎機器人模仿壁虎自由控制的附著力,可任意黏著在各種材質表面上。德州角蜥和刺角蜥在鱗片外表都有蜂巢狀的微細裝飾,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表面成為超親水,形成穩定的水膜,這使得它們幾乎全身都可以收集水氣,這種結構在未來的工程上應用上極具啟發,例如可運用在機械的潤滑上,使潤滑劑都可輸送至特定的零件上。 像蟲兒般絢麗與多變 Being as Brilliant and Diverse as Insects 日本帝人纖維公司(Teijin Fibers Limited)是日本一家大企業,重視永續經營與減少對環境影響。其研究人員研究南美洲藍默蝶(morpho butterfly)鱗片以及孔雀和藍鳥羽毛,研究出藍默纖維(Morphotex)利用其纖維結構與光線來創造色彩。 由植物來的啟發 Inspired by Plants 魔鬼氈是仿生學研究最為人知且最成功的產品之一,它的註冊商標Velcro是由 2 個法文單字拼起來:velour(絨毛) 和 crochet(鉤子)。20世紀初的瑞士工程師喬治.德.麥斯楚有一次外出打獵回家後,發現褲子及小狗身上黏有小果實,以顯微鏡觀察發現果實上佈滿小芒刺,而這些芒刺小針擁有無數的微小鉤子,經由這些小芒刺的啟發他發明了魔鬼氈。 另外,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葉,其可以自潔的結構特性已被廣泛地應用,天堂鳥授粉的機制則啟發建材的發明。 從自然環境找解答 Finding Answers from Mother Nature 人類過去因著追求工業的發展,線性的發展而產生許多的污染和廢棄物,近年來學習自然系統以封密的循環,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以及自然資源的耗竭,目前也己有許多案例,如荷蘭的park 2020即是以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設計的循環經濟的方式。 「負壓式自動進氣地下灌溉裝置」結合「模仿雨林植物外環境生態」與「模仿人體動物內循環系統」是一種兼顧自然生態與科技創新,從土壤裡「創造」生機的農業生產方法。 一座成熟的森林可以完全獨立維持其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度,珍妮.班亞斯提出了仿效森林運作10個企業經營的原則;英特飛公司(Interface, Inc)是全球最大的拼塊地毯製造,他們遵照仿生學原則,改變工廠製造程序而有極大的成長。 仿生挑戰工作坊 提供空間、工具、材料與任務挑戰,讓觀眾實驗自行設計並動手進行仿生的創意思考,期望參與者能由展示中的生物或自然環境中啟發並融入其作品中。 1. 翅果飛行器 挑戰工作坊 2. 結構設計 挑戰工作坊 3. 機械手臂 挑戰工作坊 4. 永續城市 挑戰工作坊 參觀資訊 展覽日期 109年7月15日(三)至109年10月4日(日)止(延展至109年11月15日(日)) 本展覽於開館時間提供參觀,配合休館日無開放 展覽時間 配合休館日,平日 09:00-17:00(16:00截止入場) 寒暑假、假日 09:00-18:00(17:00截止入場) 展覽地點 本館七樓西側展覽區 票價資訊 持當日有效常設展門票即可進入參觀

> 更多

Ellipse

【2022 館館手牽手——Let’s Talk about Diversity!】

多元與共融(Diversity and Inclusion)是什麼呢? 學習尊重每個人的獨一無二! 今年暑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國家兩廳院、國立歷史博物館一起「館館手牽手」,首次以「多元(Diversity)」的主題,帶領大家透過工作坊、展覽、體驗活動,盡情探索表演藝術、科學與歷史人文的跨領域連結! 期待大小朋友們不僅樂在其中,也能獨立思考,一起擁抱多元、邁向共融,學習尊重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珍貴特質。 因為擁抱多元共融,就是擁抱這個世界原本的樣貌。 So, Let’s Talk about Diversity! 手牽手來探索更多館館好朋友! 🎈 (一頁式網頁網址):https://reurl.cc/6Z91Zb 莎士比亞說:「接觸自然一回便認同整個世界為親人!」,在科教館全新的《找家Homing》常設展中,我們一起尋覓在地球這塊藍星與萬物共存的法則。科教館也準備了一系列生物多樣性主題的工作坊、講座及實驗劇場,邀請大家理解生物多樣並尊重萬物生命,共享世界! 科教館精彩活動: 一、《鳥類的隱形殺手-窗殺》 鳥類是生態系中極為重要的成員,此外在農業、藝術、文化與科學也都有重要的價值。 生活周遭卻暗藏著鳥類的隱形殺手-透明的玻璃窗戶。 因為人類建築使用了大量的玻璃窗戶,鏡像反射出天空與樹林,鳥類誤以為可以飛越通行而撞擊窗戶。 由於窗殺是因鳥類分辨不出鏡像,所以改善方式就是破壞窗戶的反射,讓鳥類看到障礙物而放棄通行。 是否意外,人類的無心之舉也隱藏著對生態系的破壞.... 一起來認識「窗殺」議題,並一起動手妝點最友善環境的「窗紗」再帶回家 時間:7月10日(日) 14:00-16:00 地點:科教館 4F環境探索角 授課講師:新北市八里國中王俊凱老師 參加方式:每場次限額35組親子,每組材料費250元/賽恩斯會員200元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x9oA21 二、《共饗 塑界--生物多樣性實驗劇場暨塑食工作坊》 大自然的精靈失去了他的羽衣無法回家,勇敢的人類小女孩加入了他找家的行列,在女孩的幫助下,精靈可以回家嗎?小女孩又會發現什麼人類在地球上的秘辛呢? 在欣賞表演後,還有【塑食工作坊】,一起動手挑戰,把破壞環境、萬年難以消失的塑膠袋華麗變身,變成有用又美麗的東西吧! 時間:7月17日(日) 14:00-16:00 地點:科教館4F環境探索角 表演團隊:牧夫肢間舞團 塑食工作坊講師:廢青不廢創辦人 楊芳宜 參加方式: 1、【共饗 塑界】實驗劇場 14:00-14:15:不限人數,憑科教館當日常設展門票或有效賽恩斯卡免費觀賞。 2、【塑食工作坊】14:30-16:00:限額35組親子,每組材料費250元/賽恩斯會員200元。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Rr8m3x 三、《消失的淺山精靈-石虎》講座 石虎是臺灣的原生種,然而牠們卻面臨了非常大的生存危機,因為棲息地離類生活空間很近的關係,往往在人為的開發需求中被犧牲.... 「我們可以為石虎做些什麼?」來想一想然後化做實際行動,成為石虎保育的一員吧! 講座結束後還可以DIY可愛的石虎杯墊著色,聽完整場講座就把可以可愛的石虎杯墊帶回家~ 時間:7月23日(六) 14:00-16:00 地點:科教館4樓環境探索角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8ozRGb ※※注意事項:石虎杯墊DIY為講座限定,需全程聽完講座才可獲得!※※ 特別加映 科教館X史博 《Creative Boom!紅色寶盒─小鬼出任務》@科教館 關於紅色,你想到什麼? 身穿紅衣的捉鬼大將軍「鍾馗」是正義的化身,殺鬼無數。 不過在他帥氣身影背後,卻有被欺負的辛酸過往。 這讓鍾馗在捉鬼路上,會用各種方法理解小鬼為什麼會這樣! 本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從國家重要古物《鍾馗馴鬼冊》的故事出發,跟著鍾馗用肢體練習X科學實驗X創意想像一起來辦案,學習多元理解自己和他人。 時間:7月24日(日)14:00-15:30 地點:科教館11樓多功能教室 參加方式: 1、每場次至多10組(1組以一名兒童,一至兩名成人為限。如遇一名成人攜帶兩名兒童,則需為兩名兒童分別報名) 2、年齡限制:小孩年齡5歲至8歲(出生日期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大人不限 3、活動費用:一組200元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7Dnm49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