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訊(活動總覽)
2025-09-24 |
> 更多
紫蘇
一、中文名稱:紫蘇
二、學名:Perilla frutescens
三、俗名:荏、紅紫蘇、赤蘇、蛇蘇、蘇、桂荏
四、內容:
紫蘇為紫蘇屬下的唯一一種植物,廣泛分布於亞洲地區。臺灣亦為其原生地區之一,分布於中低海拔地區。本種的嫩莖葉可食用,韓式料理中可見利用其葉片醃漬的泡菜,此外本種全株具香氣,因此亦可供為調味料,如製作紫蘇梅或紫蘇粉。而本種的紫色葉片的色素亦可用於染色,或調製成飲料。此外,紫蘇富含植化素、礦物質和維生素,有很好的鎮靜抗炎作用,其提煉的紫蘇油有強烈的香氣,含有高量的omega-3脂肪酸。
2025-09-24 |
> 更多
艾草
一、艾草 二、學名:Artemisia indica Willd. 三、俗名:炙草、黃蒿、醫草、艾絨、餅草、艾蒿、家艾、端五艾、五月艾、Karan-gasun(泰雅) 四、內容: 艾草葉有止血、解熱、滋養強壯之效,根則治頭痛、腹水。近代文獻指出艾草主要的化學成分為揮發油類、黃酮類和醣類,具有抑菌、抗蟲、抗氧化、減脂、降糖等。艾草精油含有43種化合物,其中最多為蒿酮(artemisia ketone)、germacrene B、冰片(borneol)等,而這些成分對於革蘭氏陽性、陰性菌均表現出中等至強效的抗菌活性,且對人類的四種癌細胞系THP-1 (白血病)、A-549 (肺癌), HEP-2 (肝癌) and Caco-2 (結腸癌)有生長抑制作用。 節錄自 - 農業部網站 https://kmweb.moa.gov.tw/
2025-09-23 |
> 更多
常設展
2025-09-22 |
> 更多
特展
2025-09-22 |
> 更多
仙草
一、仙草
二、學名:Mesona palustre
三、俗名:仙草、涼粉草、田草等
四、內容: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方形,葉對生;秋冬開淡紫色花。
喜陰涼濕潤環境,忌積水但需濕潤,繁殖以扦插或種子為主。
全草可製仙草凍,具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適用於庭園地被栽培。
2025-09-19 |
> 更多
小黑盒沉浸式劇場
2025-09-19 |
> 更多
真薰衣草
一、真薰衣草 二、學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三、俗名:狹葉薰衣草 四、內容: 著名香草植物,銀綠色枝葉搓揉後具有強烈香氣,花色淡雅顯眼,極具觀賞性。
可應用於盆栽、花台、花缽、窗台花箱等設施,均有良好觀賞效果,是溫帶地區都市美化重要花卉與香草植物,可製作香草茶、糕點香料、乾燥花等,並萃取精油作為香水或保健產品。 節錄自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網站 https://tlpg.hsiliu.org.tw/
2025-09-18 |
> 更多
粉萼鼠尾草
一、粉萼鼠尾草 二、學名:Salvia farinacea 三、俗名:修容緋衣草、藍花鼠尾草 四、內容: 粉萼鼠尾草紫藍色的花約10-16朵密生,像是薰衣草的花穗般浪漫,株高50-70公分,花萼紫色鐘形,就算花朵枯萎掉落,花萼仍會留存,所以遠看好像仍是開花狀態,真正的花唇形,上唇瓣小,下唇瓣大,花期春至夏季。鼠尾草還有其他像是鳳梨鼠尾草、水果鼠尾草、藥用鼠尾草等品系,粉萼鼠尾草雖有香味,但以觀賞用為主。 節錄自 - 農業部網站 https://kmweb.moa.gov.tw/
2025-09-18 |
> 更多
薄荷
一、薄荷 二、學名:Mentha spp. 三、俗名:野薄荷(各地),南薄荷、夜息香(山東),野仁丹草、見腫消、水薄荷、水益母、接骨草、水薄荷、土薄荷、魚香草 四、內容: 半日照至全日照潮溼環境,薄荷喜水,部分薄荷為水生植物,但多數薄荷需排水良好環境。土質不拘,可於春秋兩季施用有機肥。梅雨季節病蟲害較多,需定期修剪與整理,保持植株通風。繁殖以扦插、壓條、分株法為主,播種為輔。 薄荷地下走莖生長快速,易雜交,需避免多種薄荷混種於同一區。 著名香草,枝葉搓揉後具有強烈清涼香氣,可應用於盆栽、花台、窗台花箱、水池邊,均有良好觀賞效果,也可做步道間隙的地被植物。可製作香草茶、糕點等,並萃取精油作為香水或保健產品。 節錄自 - 台灣景觀植物介紹網站 https://tlpg.hsiliu.org.tw/
2025-09-18 |
> 更多